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相钢生产生产,具体为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和环保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议题。目前,钢材是汽车上应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提高高强钢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实现汽车轻量化,可大幅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因此,占汽车车体总重四分之一以上的车轮和底盘等行走部件,已大量采用高强钢制造。双相钢主要是回火马氏体+细小铁素体组织,为了达到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目的,一般采用高合金的成分体系来获得较理想的马氏体转变温度点,但是在带钢中合金含量高带来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热轧钢卷生产完毕,在冷却过程中,热轧钢卷外圈与鞍座接触部分由于存在热交换,冷却较快,内部温度下降慢,从而导致整卷带钢的性能不一,热卷在轧制成冷轧卷过程中,酸轧轧制的生产稳定性下降,导致整卷厚度波动大,有时波动部分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一般都要将此部分厚度波动的部分进行切除后再销售给客户,由此造成的损失极大。
2、目前解决此问题目前主要方案是将热轧钢卷生产完毕后放缓冷坑进行缓慢冷却,以获得性能均匀的热轧卷,专利号cn113215485a已有述及。此方法虽然能获得较好性能的热轧钢卷,但是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影响正常的生产节奏,一般正常冷却的热轧钢卷2天左右就可以进入下工序生产,而缓冷钢卷需要3-4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利于计划排产,同时需要建立专用的缓冷坑,投资较高,一般钢厂都无法做到全部热卷进入缓冷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包括基座、钢卷支架和斜型载板;所述基座上固定有两个镜像的钢卷支架,钢卷支架上固定焊接斜型载板;所述钢卷支架和斜型载板组成支撑结构,用于承载钢卷;所述斜型载板端面上配套安装有加热部件,加热部件包裹在防护部件内,防护部件固定安装在斜型载板上,并与承载的钢卷直接接触;所述基座上在钢卷支架的两侧对应设有钢铁柱,钢铁柱上对应安装有温度测量及传输器;所述温度测量及传输器位于钢卷的附近,用于监测钢卷不同部位的实时温度。
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件采用普通电阻加热方式或感应加热方式,并与对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套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部件采用耐火帘,并以多层叠加的方式进行安装。
6、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测量及传输器与对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立信号连接,并将监测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主机中。
7、进一步地,所述钢卷上待监测的温度区域可划分为偏远区、中部区和底部接触区。
8、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方法,基于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9、s1:建立温度下降曲线、模型:在加热部件不加热情况下,将钢卷放置在防护部件上,利用温度测量及传输器对钢卷不同部位偏远区、中部区和底部接触区进行温度采集,对部位偏远区和中部区的采集温度取平均值,得出的温度与底部接触区的温度进行取差值计算;
10、s2:在钢卷冷却过程中,温度下降速度不同,温度较高时温度下降较快,温度低时温度下降变慢,利用计算机算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温度差δt,利用比热容公式q=cmδt,计算出温度下降过程中每个时间点需要补充的热量q吸;
11、s3:q的值作为加热部件的输入条件,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按照时间点对应的加热功率调整,完成热量补充q放;
12、s4:针对加热部件所释放的热量不可能被完全吸收,即q放≠q吸,通过加入调整系数k,即q吸=kq放,k的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13、进一步地,针对钢卷在无加热状态下和加热状态下的温降速度的不同,进行多次的温差数据采集和迭代计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本专利技术的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及方法,为了解决双相钢热轧钢卷冷却不均匀,性能不稳定的问题,通过采集冷却速度慢的区域的钢卷温度,并对冷却快的部位进行加热,从而尽可能保证冷却速度区域一致性,能较大程度提高酸轧机组生产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因厚度不符原因导致的头尾切除,提升机组成材率,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包括基座(1)、钢卷支架(2)和斜型载板(3);所述基座(1)上固定有两个镜像的钢卷支架(2),钢卷支架(2)上固定焊接斜型载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卷支架(2)和斜型载板(3)组成支撑结构,用于承载钢卷(6);所述斜型载板(3)端面上配套安装有加热部件(4),加热部件(4)包裹在防护部件(5)内,防护部件(5)固定安装在斜型载板(3)上,并与承载的钢卷(6)直接接触;所述基座(1)上在钢卷支架(2)的两侧对应设有钢铁柱(7),钢铁柱(7)上对应安装有温度测量及传输器(8);所述温度测量及传输器(8)位于钢卷(6)的附近,用于监测钢卷(6)不同部位的实时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4)采用普通电阻加热方式或感应加热方式,并与对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套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5)采用耐火帘,并以多层叠加的方式进行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及传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卷(6)上待监测的温度区域可划分为偏远区(10)、中部区(11)和底部接触区(12)。
6.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钢卷(6)在无加热状态下和加热状态下的温降速度的不同,进行多次的温差数据采集和迭代计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包括基座(1)、钢卷支架(2)和斜型载板(3);所述基座(1)上固定有两个镜像的钢卷支架(2),钢卷支架(2)上固定焊接斜型载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卷支架(2)和斜型载板(3)组成支撑结构,用于承载钢卷(6);所述斜型载板(3)端面上配套安装有加热部件(4),加热部件(4)包裹在防护部件(5)内,防护部件(5)固定安装在斜型载板(3)上,并与承载的钢卷(6)直接接触;所述基座(1)上在钢卷支架(2)的两侧对应设有钢铁柱(7),钢铁柱(7)上对应安装有温度测量及传输器(8);所述温度测量及传输器(8)位于钢卷(6)的附近,用于监测钢卷(6)不同部位的实时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钢生产缺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4)采用普通电阻加热方式或感应加热方式,并与对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套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李虹云,汪雪正,姚鑫,刘伟,许允超,王天天,郑涛,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