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装置和充电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2013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9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和充电桩,降噪装置用于对充电桩的散热风机降噪,充电桩包括柜体和散热风机,降噪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柜体;安装壳,构造为半包围结构且具有开口侧,开口侧通过连接板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安装壳与安装板共同围设成降噪空间,散热风机安装于安装壳且与降噪空间连通;降噪组件,设置在降噪空间中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组降噪组,降噪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弧形板,且构造为:相邻的两个弧形板沿第一方向呈面对面布置且沿第二方向相错布置,或,相邻的两个弧形板沿第一方向呈背对背布置且相互对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降噪装置能够降低散热风机传播至环境中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和充电桩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使得与其配套的充电设备也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充电桩充电效率的不断提高,充电桩的功率也随之提升,进而导致充电桩的发热量也有所增加,为了保证充电桩的散热效果,需要在充电桩内装配更大功率的散热风机,这就导致散热风机运行过程中的噪声也会变大。然而,充电桩的安装地点越来越靠近人们的生活区域,如停车场、车库以及一些居民小区等,为了不影响周边人们的生活,亟需解决充电桩所带来的噪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和充电桩,该降噪装置能够降低散热风机传播至环境中的噪声。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用于对充电桩的散热风机降噪,所述充电桩包括柜体和散热风机,所述降噪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柜体;安装壳,所述安装壳构造为半包围结构且具有开口侧,所述开口侧通过连接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壳与所述安装板共同围设成降噪空间,所述散热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且与所述降噪空间连通;和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设置在所述降噪空间中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组降噪组,所述降噪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弧形板,并且构造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板沿第一方向呈面对面布置且沿第二方向相错布置,或者,相邻的所述两个弧形板沿第一方向呈背对背布置且相互对称。

3、可选地,所述降噪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的至少一个降噪部,每个所述降噪部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和第四弧形板,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相对布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板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一弧形板呈面对面布置,两个所述第三弧形板沿第二方向分别相对布置在所述第四弧形板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四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呈面对面布置,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呈背对背布置并且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

4、可选地,所述安装壳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固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背离所述降噪空间延伸以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散热风机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降噪空间的一侧。

5、可选地,所述侧板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三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三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相互背离的一侧弯曲。

6、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构造为相互配合的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母,所述安装板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7、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散热风机通风的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形状与所述散热风机的横截面适配,所述散热风机的壳体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安装于所述底板,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对应设置。

8、可选地,所述第二紧固件构造为相互配合的第二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母,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机的壳体上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依次穿设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9、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上安装有防尘通风罩。

10、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柜体、散热风机和上述降噪装置,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板的形状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安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通过铰链转动安装于所述柜体的侧壁,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可选择地锁止于所述柜体。

11、可选地,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安装有锁具,所述锁具的锁片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锁片抵接于所述柜体的内侧壁以限制所示安装板相对于所述柜体转动,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锁片与所述柜体的内侧壁分离。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提供的降噪装置中,散热风机安装在安装壳上,且与降噪空间连通,那么散热风机散发出的噪声会先经过降噪空间,由于降噪空间中设置有多个弧形板,并且相邻的弧形板沿第一方向呈背对背或者面对面布置,这样当噪声降噪空间中传播时,会遇到弧形板,并经弧形板反射。当噪声遇到面对面布置的弧形板时,其中一个弧形板反射的声波与另一个弧形板反射的声波之间会出现相向运动,并发生“声波干涉”现象,因此,这两个声波能够相互抵消,以使噪声减弱,之后噪声会离开降噪空间并传播至外部环境中,综上,该降噪装置能够降低散热风机传播至环境中的噪声。

13、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用于对充电桩的散热风机降噪,所述充电桩包括柜体和散热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的至少一个降噪部,每个所述降噪部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和第四弧形板,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相对布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板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一弧形板呈面对面布置,两个所述第三弧形板沿第二方向分别相对布置在所述第四弧形板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四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呈面对面布置,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呈背对背布置并且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固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背离所述降噪空间延伸以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散热风机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降噪空间的一侧。

<p>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三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三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相互背离的一侧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构造为相互配合的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母,所述安装板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散热风机通风的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形状与所述散热风机的横截面适配,所述散热风机的壳体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安装于所述底板,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构造为相互配合的第二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母,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机的壳体上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依次穿设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上安装有防尘通风罩。

9.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柜体、散热风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装置,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板的形状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安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通过铰链转动安装于所述柜体的侧壁,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可选择地锁止于所述柜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安装有锁具,所述锁具的锁片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锁片抵接于所述柜体的内侧壁以限制所示安装板相对于所述柜体转动,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锁片与所述柜体的内侧壁分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用于对充电桩的散热风机降噪,所述充电桩包括柜体和散热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的至少一个降噪部,每个所述降噪部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和第四弧形板,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相对布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板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一弧形板呈面对面布置,两个所述第三弧形板沿第二方向分别相对布置在所述第四弧形板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四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呈面对面布置,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呈背对背布置并且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固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背离所述降噪空间延伸以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散热风机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降噪空间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三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三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相互背离的一侧弯曲。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鹏曹春雷周杨宋亚滨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旭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