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菜育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芹菜是伞形科旱芹属二年生蔬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等营养成 分,还具有降压、降脂、利尿、健胃、防癌等多种保健功效。芹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汉代 开始在我国进行人工栽培,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 积远远超过其它国家。不过,在长期的芹菜生产中人们只能使用常规品种,而没有杂交种,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芹菜种株花小量大、花期分散,人工去雄极为困难,无法进行人工杂交制 种。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现在已成为许多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有关芹 菜雄性不育系的研究报道,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例, 一例是美国加州大学Quiros等人1986 年首次报导的一例野生芹菜的雄性不育材料,由于这一材料结籽能力较差,其育种价值也 就大大降低,至今没有真正应用于芹菜育种。另外一例就是本专利技术申请人最近发表的一例 从一个优良自交系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材料,其农艺性状优良,结籽性能正常,不育性由核隐 性基因控制,在此基础之上选育出世界首例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并于2005年申请了专利技术 专利利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芹菜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取植株调控和化学调控措施促使芹菜雄性不育株发生腋芽;利用腋芽扦插进行不育株扩繁,冬季完成低温春化过程,春季按照1∶3比例定植父本和不育系母本,经过开花、结籽、种子成熟等过程,从不育株母本上采收种子,即为所需繁制的一代杂交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芹菜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无性系繁殖1)、开花初期,在原种圃内从已选育出的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群体中,根据花器雄蕊育性表现识别雄性不育株和正常可育株,将可育株全部拔除,同0m以上的间隔距离;如有较高障碍物:树林、高棵作物,也要保证间隔500m以上;3)、父母本定植:4月 ...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芹菜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取植株调控和化学调控措施促使芹菜雄性不育株发生腋芽;利用腋芽扦插进行不育株扩繁,冬季完成低温春化过程,春季按照1∶3比例定植父本和不育系母本,经过开花、结籽、种子成熟等过程,从不育株母本上采收种子,即为所需繁制的一代杂交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芹菜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无性系繁殖1)、开花初期,在原种圃内从已选育出的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群体中,根据花器雄蕊育性表现识别雄性不育株和正常可育株,将可育株全部拔除,同时选择那些花药暗褐、干瘪、不能散粉的雄性不育植株,将其主干花枝用修枝剪在地表之上1~2厘米处逐一剪掉,之后使用喷雾器近距离对残株喷施500mg/l的BA溶液,每株药液用量掌握在有明显药液顺残株流下为止;经过15~20天时间,在不育株根茎部位发出10~15个不等数量的腋芽,其中外围发生的腋芽基部已长出少量新根;2)、用锋利刀具将腋芽从母株上切下,并剪掉腋芽所带过大的展开叶片,之后用2000mg/l的NAA溶液快速浸蘸芽基部切口,并将其插入预先准备好的苗床上促发新根;苗床修建在由塑料大棚改造的防雨棚内,防雨棚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四边保持通风,周围做好排水,苗床畦内铺设20cm厚的育苗基质土,基质土为草炭、蛭石和过筛园田土充分混合配制而成,混合的体积比为1∶1∶1;3)、生根期间需要做好温湿度调控,为秧苗生长发育提供较好环境条件;措施之一是在插后5~7天覆盖遮阳网进行遮阴保湿,7天后撤掉;措施之二是保持苗床经常湿润,可用喷壶经常洒水,也可结合苗期病虫害防治,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溶液;措施之三是调整塑料薄膜四周卷边的上下位置,使通风顺畅,降低棚内温度;经过25~30天时间,秧苗陆续生根;生根后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可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4)、生根后20~30天,用刀具从地表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训,靳力争,朱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