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80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7
本技术公开一种健身单车,其中,健身单车包括车架、外壳和支撑结构;外壳安装于车架外侧,外壳的上端形成有上盖;支撑结构的下侧安装于车架,支撑结构的上侧抵接上盖,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盖。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外壳下方式设置有抵靠外壳内壁的支撑结构,用车架来固定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给外壳提供支撑力,可防止外壳受到压力破裂或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健身单车


技术介绍

1、为了便于健身单车的移动,一般将健身单车的外壳设置为塑料材质,这样设置有健身单车重量轻的优点,但相对的健身单车也容易碰撞受损,若是使用者不小心用力坐在健身单车的上壳处,可能会导致塑料外壳受力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健身单车,旨在防止健身单车上部受到压力破裂或损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健身单车,包括:

3、车架;

4、外壳,安装于所述车架外侧,所述外壳的上端形成有上盖;

5、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下侧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支撑结构的上侧抵接所述上盖,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上盖。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立柱和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立柱,所述第一支撑梁自所述立柱朝所述健身单车的前侧延伸,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相连,所述支撑件的上侧抵接所述上盖。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身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00)还包括立柱(210)和第一支撑梁(220),所述第一支撑梁(220)的一端连接所述立柱(210),所述第一支撑梁(220)自所述立柱(210)朝所述健身单车的前侧延伸,所述支撑结构(300)包括支撑件(310),所述支撑件(310)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梁(220)相连,所述支撑件(310)的上侧抵接所述上盖(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00)还包括第二支撑梁(230),所述第二支撑梁(2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210),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00)还包括立柱(210)和第一支撑梁(220),所述第一支撑梁(220)的一端连接所述立柱(210),所述第一支撑梁(220)自所述立柱(210)朝所述健身单车的前侧延伸,所述支撑结构(300)包括支撑件(310),所述支撑件(310)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梁(220)相连,所述支撑件(310)的上侧抵接所述上盖(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00)还包括第二支撑梁(230),所述第二支撑梁(2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210),所述上盖(110)的相对两端形成有过渡部(111),所述支撑结构(300)还包括两个支撑板(320),一所述支撑板(320)的下侧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梁(230)的另一端,另一所述支撑板(320)的下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220)远离所述立柱(210)的一端,两个所述支撑板(320)分别抵接两个所述过渡部(1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健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20)与平行于其宽度方向且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所截形成第一截面(221),所述第二支撑梁(230)与平行于其宽度方向且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所截形成第二截面(231),所述第一截面(221)和所述第二截面(231)呈倒u型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身单车,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支撑板(320)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梁(2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峰铖王盛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博尔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