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站台安全防护,具体涉及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1、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现在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会首选动车、高铁。在乘坐列车前需要乘客在站台上等待列车到达,在该过程中常常出现乘客越过站台边缘过于靠近列车轨道的情况,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列车运行速度较快,停靠站时间短,在乘客较多时容易出现拥挤现象,在相互推搡之间会无意越过站台边缘,严重甚至跌入轨道。因此,列车站台安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阻止乘客靠近轨道。
2、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74514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客运站台升降式安全门,这是一种物理防护方式,在现有的铁路客运站台上设置多组升降柱,且每组升降柱之间水平平行设置多条防护带,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升降柱升降,在乘客候车时,安全门降落将乘客拦在安全线外,在乘客需要乘车时,安全门升起让乘客登车。
3、当然,物理防护手段也还需配合一定的控制策略。申请公布号为cn11693555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客运站台越线智能检测声光报警系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后还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步骤1)中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的手段为:若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未检测到列车,则判定为短编列车,否则判定为长编列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撤防条件为:检测到列车停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后还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步骤1)中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的手段为:若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未检测到列车,则判定为短编列车,否则判定为长编列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撤防条件为:检测到列车停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对列车是否进站、列车车门状态、所述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以及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对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是否有列车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视觉传感器对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的手段为如下任一种: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连续两帧图像之间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两帧图像中的列车分别与图像中的静态标志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图像与标准图像之间的差异,若两者之间的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雷达为毫米波雷达或者激光雷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防护设备包括若干升降设备,以及设置在相邻升降设备之间的阻隔索,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上升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下降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人员时,进行报警以提示人员尽快撤离该区域。
11.一种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包括站台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站台防护设备,所述信息包括列车是否进站信息、列车车门状态、以及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的信息;所述站台防护设备用于在列车进站后,在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林,孙振松,潘汇滨,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