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1471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涉及聚丙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一侧安装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一侧安装有共混挤出机构,所述共混挤出机构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一侧安装有若干的第二电磁阀,所述内套筒的另一侧安装有若干的单向阀,所述内套筒内安装有若干的第三电加热棒,所述内套筒内安装有搅拌机构等,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搅拌机构被聚丙烯粘连在一起时,可以转动凸轮使凸轮突出凹槽,从而把与凸轮接触的部件分开方便工作人员清理,操作简单方便,外套筒可以拆分为第一半边套筒、第二半边套筒、第三半边套筒和第四半边套筒几个部分,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外套筒的内部和内套筒的外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1、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为无色半透明的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自行车、零件、输送管道、化工容器等生产,也用于食品、药品包装。

2、现有的聚丙烯生产一般是通过共混挤出机进行共混挤出,但共混挤出机在共混挤出时,由于机筒较短,聚丙烯共混时间较短且不能反复多次的对聚丙烯原料进行共混,会造成聚丙烯共混效果差。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对聚丙烯共混时间较短,造成聚丙烯共混效果差,螺杆被聚丙烯粘连在一起不好分开导致不好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金属配件焊接机械臂不能自由组装,灵活性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一侧安装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一侧安装有共混挤出机构;

3、所述共混挤出机构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一侧安装有若干的第二电磁阀,所述内套筒的另一侧安装有若干的单向阀,所述内套筒内安装有若干的第三电加热棒,所述内套筒内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所述第一输送杆与所述第二输送杆的结构和各部件均相同,所述第一输送杆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外套设有若干的杆体,所述杆体与转轴卡接,所述杆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那的第三搅拌块,所述转轴外套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转轴卡接,所述内套筒外套设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与内套筒转动连接,所述外套筒包括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由第一半边套筒和第三半边套筒组成,所述第一半边套筒和所述第三半边套筒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螺棱,所述第二套筒由第二半边套筒和第四半边套筒组成,所述第二半边套筒和所述第四半边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的第一搅拌块,所述内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第二搅拌块,所述内套筒的两端外均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套设有套盖,所述套盖与轴承螺纹连接,所述内套筒的一端铰接有翻盖,所述翻盖固定连接有挤出头,所述挤出头内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4、所述外套筒的正下方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一端外套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与滚筒转动连接,所述支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滚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与底座固定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的顶端设置在第二螺杆外,所述凸轮与第二螺杆转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内套筒的侧壁安装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筒内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贯穿进料筒的顶部设置在进料筒外,所述第一螺杆内套设有第一电加热棒,所述第一电加热棒与第一螺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加热棒的一端与进料筒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筒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子安装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设在第一螺杆外。

7、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有若干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

8、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有若干的搅拌棒。

9、优选地,所述内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套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轴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栓相啮合。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半边套筒和所述第三半边套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二半边套筒和所述第四半边套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半边套筒和所述第四半边套筒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半边套筒和所述第三半边套筒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

12、优选地,所述进料筒的侧壁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进料筒的顶部安装有空气阀。

13、优选地,所述转轴内套设有第二电加热棒,所述第二电加热棒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加热棒与动力机构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1、在本专利技术中,当需要对聚丙烯原料进行多次且长时间的共混时,把第二伺服电机打开,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滚筒转动,滚筒带动外套筒转动,把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从而使本应挤出装置的聚丙烯原料流向第二电磁阀,聚丙烯原料通过第二电磁阀后进入转动的外套筒内,外套筒内的螺棱带动聚丙烯原料往第二套筒的方向移动,进入第二套筒的聚丙烯原料流被第一搅拌块和第二搅拌块进行搅拌混合,进一步被搅拌混合的聚丙烯原料通过单向阀流回内套筒内,流回内套筒内的聚丙烯原料流重新经历被第一输送杆和第二输送杆输送和被第三搅拌块搅拌后重新流向外套筒的过程,从而实现了对聚丙烯原料的反复多次的共混,共混时间长,混合均匀效果好;

16、2、在本专利技术中,当搅拌机构被聚丙烯粘连在一起时,可以转动凸轮使凸轮突出凹槽,从而把与凸轮接触的部件分开方便工作人员清理,操作简单方便,外套筒可以拆分为第一半边套筒、第二半边套筒、第三半边套筒和第四半边套筒几个部分,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外套筒的内部和内套筒的外部进行清理;

17、3、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电加热棒对第一螺杆进行加热,通过控制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方向能控制,进而控制第一螺杆的转动方向,进料筒内的聚丙烯原料是往下输送还是往上输送,往下输送聚丙烯原料进行内套筒内,往上输送聚丙烯原料留在进料筒内被加热后的第一螺杆不停的搅拌加热,从而把残留在聚丙烯原料的水分烘干,避免聚丙烯原料带有的水分影响后续的共混的质量。

18、综上,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对聚丙烯共混时间较短,造成聚丙烯共混效果差,螺杆被聚丙烯粘连在一起不好分开导致不好清理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一侧安装有动力机构(2),所述动力机构(2)的一侧安装有共混挤出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428)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429),所述凹槽(429)内设置有凸轮(430),所述凸轮(430)的顶端设置在第二螺杆(428)外,所述凸轮(430)与第二螺杆(428)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405)的侧壁安装有进料机构(3),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筒(301),所述进料筒(30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303),所述进料筒(301)内设置有第一螺杆(309),所述第一螺杆(309)的一端贯穿进料筒(301)的顶部设置在进料筒(301)外,所述第一螺杆(309)内套设有第一电加热棒(305),所述第一电加热棒(305)与第一螺杆(30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加热棒(305)的一端与进料筒(301)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筒(30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30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04)的转子安装有传动带(306),所述传动带(306)套设在第一螺杆(309)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309)固定连接有若干的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30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309)固定连接有若干的搅拌棒(3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4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36),所述连接块(436)内套设有螺栓(437),所述螺栓(437)与连接块(436)螺纹连接,所述轴承(406)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435),所述螺纹孔(435)与螺栓(437)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边套筒(411)和所述第三半边套筒(41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418),所述第二半边套筒(412)和所述第四半边套筒(4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4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边套筒(412)和所述第四半边套筒(414)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419),所述第一半边套筒(411)和所述第三半边套筒(413)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419)。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301)的侧壁安装有观察窗(311),所述进料筒(301)的顶部安装有空气阀(3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08)内套设有第二电加热棒(415),所述第二电加热棒(415)与转轴(40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加热棒(415)与动力机构(2)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一侧安装有动力机构(2),所述动力机构(2)的一侧安装有共混挤出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428)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429),所述凹槽(429)内设置有凸轮(430),所述凸轮(430)的顶端设置在第二螺杆(428)外,所述凸轮(430)与第二螺杆(428)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405)的侧壁安装有进料机构(3),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筒(301),所述进料筒(30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303),所述进料筒(301)内设置有第一螺杆(309),所述第一螺杆(309)的一端贯穿进料筒(301)的顶部设置在进料筒(301)外,所述第一螺杆(309)内套设有第一电加热棒(305),所述第一电加热棒(305)与第一螺杆(30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加热棒(305)的一端与进料筒(301)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筒(30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30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04)的转子安装有传动带(306),所述传动带(306)套设在第一螺杆(309)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309)固定连接有若干的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30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崎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吉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