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1级脲醛树脂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111237 阅读:4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1级脲醛树脂胶,由脲醛树脂及复合固化剂组成,脲醛树脂和复合固化剂的重量配比是:脲醛树脂90份至110份,复合固化剂5份至10份;的脲醛树脂是采用甲醛、尿素和三聚氰胺经反应所得到的脲醛树脂;复合固化剂由氯化铵、三氯化铁和水组成,其重量配比是:氯化铵140份至160份、三氯化铁6份至8份、水635份至65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1)初粘性低,比较适用于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生产线,尤其是连续平压法中纤板生产线。2)生产操作比较简单,辅助材料单一易得,且用量相对其它E1级脲醛胶配方用量少,成本低。3)该胶有较高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能在连续辊压生产线中,使成品板的强度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脲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连续辊压法中纤 板用El级脲醛树脂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化学中粘合剂

技术介绍
中纤板(即中密度纤维板)是人造板行业中的主打产业,其产品按厚度分为薄板 (厚度在1. 8-4. 75)和厚板(厚度大于5mm)两大块,而薄板按压机工艺分为连续平压和连 续辊压两大类。连续辊压因其投资小,工期较短,在近两年中了取得快速发展。脲醛树脂胶 因其成本低廉,原料易得的原因,是中密度纤维板产业不可或缺的粘合剂。但由于脲醛树脂 中含有大量的游离醛,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释放出来,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 国家于2001年1月公布了 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强制性标准,规 定纤维板甲醛释放量必须达到E2级(即甲醛含量低于30mg/100g),鼓励企业进一步降低甲 醛释放量,达到E1级(即甲醛含量小于9mg/100g)。由于生产E1级产品时,其粘合剂脲醛 树脂成本偏高,且胶合强度普遍下降,因此目前企业基本以E2级脲醛胶为主生产E2级中密 度板。不过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未来几年El级乃至EO级中密度板会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 同。因此,国内大部分中纤板企业注重对E1级、EO级板的研究开发,其工艺技术突破主要 集中在两个方面(1)利用E2级脲醛胶先生产出E2级板然后对成品板进行后处理(即氨 熏的办法),使成品中的甲醛和氨气结合成六甲基四胺(即乌洛托品)来消除甲醛,甲醛含 量由E2级降低达到E1级水平。(2)改变脲醛树脂的工艺配比,加入一些增强剂,利用低游 离醛含量(小于0. 1% )的脲醛树脂(即El级脲醛树脂)直接在生产线上生产出El级成 品。以上两种方法生产E1级产品,各有利弊,首先氨熏法,其不用改变原有生产工艺,但对 环境污染较大,甲醛含量易反弹,虽然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但劳动强度较大,适合少批量 生产El级板。用El级脲醛胶生产El级成品,目前主要问题是脲醛成本较高,施胶量较高, 物理性能降低,单位时间产量偏低等4大不利因素。 中纤维脲醛树脂胶固化的条件有四个高温度、压力、时间、ra值,El级脲醛树脂 胶比E2级胶需要更高的温度、压力、时间来进行固化。而对于连续平压,连续辊压生产线而 言,热压压力、热压时间相对较短,因而E1级脲醛胶难以正常生产,且生产成本也较高,尤 其是连续辊压生产线,由于压力较低且压力不持续,属于线压力,热压时间较平压线更短, 因此到目前为止,国内几十条连续辊压薄板生产线还未能用El级脲醛胶进行生产。因此,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开发适合连续辊压薄板生产线的E1级脲醛树脂胶。配以复合固化 剂,以及有别于E2级胶的制作工艺,来生产合格的El级成品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我国现有辊压中纤板企业未能利用El级脲醛树脂胶直接生 产El级中纤板的实际状况,提供一种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l级脲醛树脂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成本低,初粘性低,适用于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这种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l级脲醛树脂胶,由脲醛树脂及复合固化剂两部份组 成,所述脲醛树脂和复合固化剂的重量配比是脲醛树脂90份至110份,复合固化剂5份 至10份;所述的脲醛树脂是采用甲醛、尿素和三聚氰胺经反应所得到的脲醛树脂;所述复 合固化剂由氯化铵、三氯化铁和水组成,其重量配比是氯化铵140份至160份、三氯化铁6 份至8份、水635份至650份。 这种上述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l级脲醛树脂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采用脲醛树 脂和复合固化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脲醛树脂是采用甲醛、尿素和三聚氰胺经反应所得到, 其制备的具体步骤是i)将甲醛一次性加入反应釜,通蒸汽升温后加入氢氧化钠调ra = 9. 5,当温度升到40度时,加第一次三聚氰胺后,加入量为甲醛重量用量的2. 3 % ,接着加第一次尿素,使 第一次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2. 11 : 1 ;反应温度到70度 75度时停止加热,加成反应 开始后自升温至88度时开始保温计时,保温30分钟,期间ra维持在7. 0 7. 5 ; 2)保温结束后降温4度,停止冷却后,缓慢加甲酸调ra = 5. 0 5. 5,后加入第二 次三聚氰胺,加入量为甲醛重量用量的0. 6%,反应温度控制在90度 96度之间,用40分 钟 75分钟时间使粘度达到B4 = 16秒 16. 5秒/30°C ; 3)马上加氢氧化钠调^ = 6. 0 6. 5,加入第二次尿素,使摩尔比降至1.38 : 1, 继续反应至B4 = 17秒 17. 5秒/3(TC时,加氢氧化钠调ffl = 8. 5,加第三次尿素,使摩尔 比降至1. 10 : 1,保温30分钟,期间PH = 7. 0 7. 5 ; 4)冷却至7(TC时调ra二8. 5,在65时加第四次尿素,使摩尔比降至1.01 : 1; 在6(TC保温30分钟,然后加第三次三聚氰胺,加入量为甲醛重量用量的2. 3% ,接着保温15 分钟; 5)最后冷却至5(TC时,加入第五次尿素,使摩尔比降至1.0 : l,继续冷却至 45°C ,调ra = 7. 5 8. 0,即得所述脲醛树脂。 进一步,复合固化剂由氯化铵、三氯化铁和水组成,其重量配比是氯化铵140份 至160份、三氯化铁6份至8份、水635份至650份;其制备方法是将水按所述重量份加入 溶解槽,加热至4(TC 6(TC时,将所述重量份的氯化铵、三氯化铁缓慢加入热水中,开动搅 拌,均匀分散至水中即成复合固化剂。 这种上述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l级脲醛树脂胶的用途,是将所述的El级脲醛树 脂胶用在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生产,其生产步骤包括施胶、干燥、热压,其特征是1)施胶时, 调胶的重量配比为脲醛树脂90份至110份,绝干纤维380份至400份,复合固化剂5份至 10份;其中,脲醛树脂的使用量控制在195kg/m3 200kg/m3 ;2)干燥时,脲醛树脂和复合固 化剂通过施胶系统混入纤维中后,在干燥风管中通行脱水干燥,将纤维绝对含水率控制在 9. 5% 10%。 进一步,热压时,车速应比使用E2级脲醛树脂胶时低20%,热压温度比使用E2级 脲醛树脂胶时高5t: l(TC。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构思独特,工艺规范,操作简便,原料易得,无环境污 染,容易实施,成本相对较低,可广泛用于连续平压、连续辊压、间歇多层压机等中纤板生产线生产El级中纤板。产品甲醛释放量达到GB18580-2001国家标准的El级要求,理化性能 达到GB/T17657-1999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应用后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本专利技术与其它已有的E1级脲醛树脂胶相比,其具有以下特点(l)初 粘性低,比较适用于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生产线,尤其是连续平压法中纤板生产线。(2)生产 操作比较简单,辅助材料单一易得,且用量相对其它E1级脲醛胶配方用量少,成本低。(3) 该胶有较高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能在连续辊压生产线中热压压力、热压时间相对较 短的情况下,使成品板的强度达到要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本 专业人员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作的等效改变,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1级脲醛树脂胶,由脲醛树脂及复合固化剂两部份组成,其特征是:所述脲醛树脂和复合固化剂的重量配比是:脲醛树脂90份至110份,复合固化剂5份至10份;所述的脲醛树脂是采用甲醛、尿素和三聚氰胺经反应所得到的脲醛树脂;所述复合固化剂由氯化铵、三氯化铁和水组成,其重量配比是:氯化铵140份至160份、三氯化铁6份至8份、水635份至6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1级脲醛树脂胶,由脲醛树脂及复合固化剂两部份组成,其特征是所述脲醛树脂和复合固化剂的重量配比是脲醛树脂90份至110份,复合固化剂5份至10份;所述的脲醛树脂是采用甲醛、尿素和三聚氰胺经反应所得到的脲醛树脂;所述复合固化剂由氯化铵、三氯化铁和水组成,其重量配比是氯化铵140份至160份、三氯化铁6份至8份、水635份至650份。2. —种上述连续辊压法中纤板用El级脲醛树脂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采用脲醛树脂 和复合固化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脲醛树脂是采用甲醛、尿素和三聚氰胺经反应所得到,其制备的具体步骤是1) 将甲醛一次性加入反应釜,通蒸汽升温后加入氢氧化钠调ra = 9. 5,当温度升到40度时,加第一次三聚氰胺后,加入量为甲醛重量用量的2. 3% ,接着加第一次尿素,使第一次 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2. 11 : 1 ;反应温度到70度 75度时停止加热,加成反应开始后 自升温至88度时开始保温计时,保温30分钟,期间ra维持在7. 0 7. 5 ;2) 保温结束后降温4度,停止冷却后,缓慢加甲酸调ra = 5. 0 5. 5,后加入第二次三 聚氰胺,加入量为甲醛重量用量的0. 6%,反应温度控制在90度 96度之间,用40分钟 75分钟时间使粘度达到B4 = 16秒 16. 5秒/30°C ;3) 马上加氢氧化钠调PH二6.0 6.5,加入第二次尿素,使摩尔比降至1.38 : l,继续 反应至B4 = 17秒 17. 5秒/3(TC时,加氢氧化钠调ffl = 8. 5,加第三次尿素,使摩尔比降 至1. 10 : 1,保温30分钟,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顺泰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