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复位弹簧以及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复位弹簧以及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12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3
具备:固定部(100),其固定于摩擦垫(8);第一延伸部(101),其形成为板状并从固定部(100)向远离摩擦垫(8)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102),其形成为板状并从第一延伸部(101)向摩擦垫(8)的按压方向延伸;抵接部(103),其形成为板状并从第二延伸部(102)延伸,与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的托架(5)抵接;边缘部,其是第一延伸部(101)、第二延伸部(102)和抵接部(103)的沿板厚方向扩展的面;以及盖部(104、105),其覆盖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位弹簧以及盘式制动器。本申请基于2021年9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154447号主张优先权,其内容在此引用。


技术介绍

1、在盘式制动器中,存在使用复位弹簧的盘式制动器,该复位弹簧是在打孔具有弹性的钢板后,通过使用冲压加工等方式折弯而一体形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68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维修盘式制动器的情况下,手指有可能卡在复位弹簧的边缘部分等而使维修性降低。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维修性提高的复位弹簧以及盘式制动器。

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复位弹簧具备:固定部,其固定于摩擦垫;第一延伸部,其形成为板状并从所述固定部向远离所述摩擦垫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其形成为板状并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摩擦垫的按压方向延伸;抵接部,其形成为板状并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与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的托架抵接;边缘部,其是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抵接部的沿板厚方向扩展的面;以及盖部,其覆盖所述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盘式制动器具备摩擦垫,并且具备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摩擦垫;第一延伸部,其形成为板状并从所述固定部向远离所述摩擦垫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其形成为板状并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摩擦垫的按压方向延伸;抵接部,其形成为板状并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与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上的托架抵接;边缘部,其是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抵接部的沿板厚方向扩展的面;以及盖部,其覆盖所述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

7、专利技术效果

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维修性提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P·林铃木伸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