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春生专利>正文

用于电磁炉具上的防烫伤烹调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067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日用烹调器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电磁炉具上的防烫伤烹调器具,是为解决现有烹调器具防烫伤效果不理想而设计的。该烹调器具包括有烹调器具本体、盖体及把手,所述本体采用不导磁或低导磁性金属材料加工成整体双层内真空结构,所述本体内底面上还设有导磁金属片,所述盖体采用双层内真空结构并通过螺纹与所述本体紧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防烫伤效果好、安全、节能,可广泛应用于日用烹调之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日用烹调器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电磁炉具上的防烫伤烹调器 具。
技术介绍
现有应用于水壶、煮锅的防烫伤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壶体或锅体侧壁及盖 体设置成双层壁或类双层壁结构,再在双层壁中填充绝热材料;另一类是在壶体或锅体侧 壁及盖体上表面涂上绝热涂料。这些技术都能避免用户因误触壶壁或锅壁而烫伤,具备一 定的防烫伤功能,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如下局限性1、存在防烫伤盲区。不管采用双 层壁结构还是涂上绝热涂料,其防烫区域仅局限在壶体及锅体的侧壁及盖体上表面,而对 于壶体及锅体底面及壶嘴,则由于需要导热而不能采用双层壁结构或者涂上绝热涂料,从 而容易烫伤用户;2、不适宜应用于电磁炉具上。将上述结构的水壶、煮锅用于电磁炉上时, 由于水壶、煮锅底面的导热性易使热量从被加热的内容物传递到电磁炉硅晶板上,从而使 硅晶板容易烫伤用户。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6月25日还公开了授权公告号为“CN 2010763”,名称为 “一种真空保温电磁压力锅”的技术专利,该专利所公开的压力锅锅体及锅盖均包括外 层、内层及真空空腔,外层还设一注塑层,内层均采用导磁材料。该压力锅采用双层内真空 结构是为了防止锅体内容物热能向外传导和辐射,也即其目的是为了保温节能,尽管该结 构的附带作用具有一定的防烫伤效果,但其防烫伤主要是依靠设于外层上的注塑层的低热 传导性实现的,因此防烫伤效果仍不理想。此外,将该压力锅应用于电磁炉具也,也易使电 磁炉面的硅晶板发热而烫伤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磁炉具上,防烫伤 效果好、安全、节能的烹调器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电磁炉具上的防烫伤烹调器具包括有烹调 器具本体、盖体及把手,所述本体采用不导磁或低导磁性金属材料加工成整体双层内真空 结构,所述本体内底面上还设有导磁金属片。所述盖体采用双层内真空结构或双层结构内填绝热材料;所述盖体与本体通过螺 纹连接成密封的结构。为使烹调器具具有更好的防烫伤效果,所述本体所采用的材料优选采用不导磁金 属材料,如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其次是相对磁导率等于或低于600 mH/m (直流时)的金属材 料。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样一种物理学原理而设计的,即在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下,导磁金 属材料会发热而非导磁金属材料不会发热。同时,非导磁金属材料对电磁波不具屏蔽作用 (阻挡),也即电磁波对非导磁金属材料具有穿透能力。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烹调器具本体的侧壁及底壁均采用不导磁或低导磁性金 属材料加工成整体双层内真空结构,这样,电磁炉具上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能穿透外底壁、真 空层及内底壁而直接作用在设置于内底面上的导磁金属片,从而对烹调器具内容物进行加 热。同时,由于真空层又具有非常好的绝热、断热作用,因此热能不会从内容物传递到烹调 器具本体外侧壁及外底壁,也不会传递到与烹调器具本体底面相接触的硅晶板,也即是说, 不管烹调器具内容物的温度多高,器具本体外侧壁、外底壁以及电磁炉硅晶板始终保持外 界的温度,从而不会烫伤用户。此外,由于烹调器具采用基本密封的结构,加上双层内真空结构的断热效果好,因 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烹调器具具有非常高的热能利用率和保温效果;再次,由于烹调器具采用 基本密封的结构,即使烹调器具不慎倾倒,内容物也不会流出从而烫伤用户,防烫伤功能全事实上,本专利技术是克服了传统技术人员“双层内真空结构能用于断热而不能用于 加热(导热)”的技术偏见,既充分利用真空层的断热、隔热功能,又巧妙地利用电磁波的穿 透(辐射)特性而对置于真空层另一侧的内容物进行加热,从而设计出本专利技术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防烫伤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防烫伤煮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防烫伤焖烧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的防烫伤水壶,包括有壶体16、盖体10及把手13。其中壶体16采 用不带磁的304不锈钢材料制成整体双层内真空结构,并在沿壶体轴截面形成呈“U”形真 空层15,壶体16上部有一向外延伸的凸缘18,壶体16内底面上设有一导磁金属片14。盖 体10由上盖体11及盖体连接件12构成,其中上盖体11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双层内真 空结构并形成真空层17,上盖体11通过螺纹与盖体连接件12紧密连成一体,盖体10通过 盖体连接件12下部的螺纹与壶体16紧密连接,盖体连接件12上还设有出水通道19,出水 通道19以盖体连接件中心轴为中心沿径向呈对称放射状分布,出水通道19上还设有出水 口 20。当盖体10与壶体16紧密连接时,盖体10与壶体16形成完全封闭的容器;当盖体 回旋一定角度直至某一出水通道19对准凸缘18时,壶中液体依次通过出水口 20、出水通道 19、凸缘18向外流出。这样,在煮水及需要倒水时,将盖体10安装在壶体16上并使出水通 道19对准凸缘18,水壶中的液体或水蒸气就能通过出水口 20、出水通道19、凸缘18向外流 出;反之,则将盖体10完全旋紧在壶体16上,这样,即使水壶倾倒,水壶中的液体也不会流 出,防烫伤效果好,完全、高效、节能。如图3所示的防烫伤煮锅,包括有锅体36,与锅体36相吻合的盖体30及安装于锅 体两侧的把手33。其中锅体36采用不带磁的304不锈钢材料制成整体双层内真空结构,并 在沿锅体轴截面形成呈“U”形真空层35,锅体36内底面上设有一导磁金属片34。盖体30采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双层内真空结构并形成真空层31,盖体上还设有通气孔32。盖体 30通过螺纹与锅体36紧密连接。如图4所示的防烫伤焖烧锅,包括有锅体46、盖体40及把手43。其中锅体46采 用不带磁的304不锈钢材料制成整体双层内真空结构,并在沿锅体轴截面形成呈“U”形真 空层45 ;锅体46内底面上设有一导磁金属片44,导磁金属片上还设有一聚热板48。盖体 40采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双层内真空结构并形成真空层47,盖体40通过螺纹与锅体46 紧密连接,盖体上还设有贯穿盖体上下表面的通气管42,通气管上端设有限压阀41。使用时,将焖烧原料放入锅体内部,旋紧盖体然后放在电磁炉具上加热,当加热到 锅中内容物煮沸时,视情况继续加热3 5分钟,然后停止加热。这样,由于锅体内底面设 有聚热板,在给锅体加热时已吸聚了大量热能,停止加热后仍能继续放热进行焖烧。同时, 由于锅体及盖体采用双层内真空结构,断热效果好,防止锅体内部热量向外界散失,因此能 保持较长的焖烧时间。另外,盖体上设有通气管及限压阀,当锅中气压过高时,气流顶开限 压阀泄气,这样,既能使锅体内部保持一定的内压,又能防止因锅体内压过高而发生爆炸, 具有防烫伤、完全、高效、节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磁炉具上的防烫伤烹调器具,包括有烹调器具本体、盖体及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烹调器具本体采用不导磁或低导磁性金属材料加工成整体双层内真空结构,所述烹调器具本体内底面还设有导磁金属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用于电磁炉具上的防烫伤烹调器具,包括有烹调器具本体、盖体及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烹调器具本体采用不导磁或低导磁性金属材料加工成整体双层内真空结构,所述烹调器具本体内底面还设有导磁金属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伤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导磁金属材料采用奥氏体 不锈钢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伤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导磁性金属材料采用相对 磁导率等于或低于600 mH/m的金属材料。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烫伤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调器具本体上 部设有一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盖体由上盖体及盖体连接件通过螺纹紧密连成一体,所述 上盖体采用双层内真空结构,所述盖体通过盖体连接件下部的螺纹与烹调器具本体紧密连 接,所述盖体连接件上设有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