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密封螺杆泵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9707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密封螺杆泵冷却装置,包括螺杆泵外壳,所述螺杆泵外壳外侧壁前部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冷却内管,所述冷却内管外侧壁中部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与冷却内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内管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且第三隔板贯穿并与冷却内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内管外侧壁前后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隔板。本技术中,首先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环形隔板组成的四个S型的槽位,通过由下往上的输入冷却液,可以将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之间的空气尽可能的排出,通过第一抽液泵和第二抽液泵实现冷却液的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螺杆泵,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密封螺杆泵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1、单螺杆泵属于转子式容积泵,它是依靠螺杆与衬套相互啮合在吸入腔和排出腔产生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它是一种内啮合的密闭式螺杆泵,主要工作部件由具有双头螺旋空腔的衬套(定子)和在定子腔内与其啮合的单头螺旋螺杆(转子)组成,在螺杆泵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偏心螺旋体形螺杆和胶套之间的容积不断变化,偏心螺旋体形螺杆和胶套之间的物料受到摩擦和挤压,使胶套在不断的摩擦和挤压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使用冷却装置对其进行降温。

2、现有技术下,一般的冷却装置大多采用的是螺旋状的冷却管环绕螺杆泵的外壁,并在其内部注入并循环冷却液对螺杆泵进行降温,但由于冷却液从螺旋管一端进入并从另一端出来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使得螺旋管后半段部分的冷却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容易对螺杆泵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引入一种机械密封螺杆泵冷却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机械密封螺杆泵冷却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密封螺杆泵冷却装置,包括螺杆泵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外壳(5)外侧壁前部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冷却内管(12),所述冷却内管(12)外侧壁中部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环形隔板(19),所述环形隔板(19)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隔板(17)且第二隔板(17)与冷却内管(1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内管(12)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18)且第三隔板(18)贯穿并与冷却内管(1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内管(12)外侧壁前后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隔板(16)且第一隔板(16)与第二隔板(17)相错开,所述冷却内管(12)外侧设置有冷却外管(10)且冷却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密封螺杆泵冷却装置,包括螺杆泵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外壳(5)外侧壁前部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冷却内管(12),所述冷却内管(12)外侧壁中部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环形隔板(19),所述环形隔板(19)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隔板(17)且第二隔板(17)与冷却内管(1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内管(12)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18)且第三隔板(18)贯穿并与冷却内管(1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内管(12)外侧壁前后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隔板(16)且第一隔板(16)与第二隔板(17)相错开,所述冷却内管(12)外侧设置有冷却外管(10)且冷却外管(10)贯穿并与螺杆泵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外管(10)外侧壁上下两侧边缘处均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上部所述输送管(1)的另一端之间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管路分流器(11),下部所述输送管(1)另一端之间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管路分流器(9),所述第二管路分流器(11)输出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液泵(3),所述第一抽液泵(3)的输出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储存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密封螺杆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外壳(5)后侧中部贯穿并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汇灿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