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及专用小麦播种机技术

技术编号:4109528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小麦栽培和专用小麦播种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及专用小麦播种机。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将小麦田划分为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作物带宽度为50厘米,作业套播带的宽度为10厘米,在作物带上通过专业专用小麦播种机均匀播种小麦,专用小麦播种机的结构包括种料箱、耧脚及连接种料箱和耧脚的导种管,导种管为扁平状,耧脚为前后两排或者两排以上,使得前后耧脚沿左右方向相间排列,且各个耧脚在种料箱纵切面上的投影基本相互搭接。这样,产量大大提高,而且可以在作业套播带上行走,进行如除虫、打药、浇地等作业或者在作业套播带上间作套种,在作业套播带上形成风道,可以有效防止小麦倒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栽培及专用小麦播种机
,尤其涉及一种小麦增产且方便 作业的栽培方法及专用小麦播种机。
技术介绍
为提高小麦亩产量,小麦耕作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大垄背到小 垄背阶段,即由减小垄背面积来增加下种量,增大种子占地面积,来增加小麦亩产量;第二 阶段,先采用小垄背播种,然后复播,这样,垄背更小,虽然可以增加一部分小麦产量,但增 加一次作业且不均勻;第三阶段,均勻播种阶段;先将小麦均勻在耕地表面,随旋耕土一起 把麦种打入地下,使得整个麦田的种子均勻撒播,这样小麦产量增加显著,但存在以下缺选 陷,一是整个麦田没有可适合施肥,除虫,间作等其它作业空间。二是旋耕机旋刀对少量麦 种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三是进入土层深度的麦种深浅不一,发芽率受到影响且浪费种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如除虫、打药、浇地等作业 或间作套种、抗倒伏、产量高的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耕作并平整土地 将耕地耕作,并对土地进行平整; 第二步,划分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将耕地划分成相间排列的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所述的作物带宽度为50-200厘米,所 述的作业套播带的宽度为10-30厘米;第三步,播种将小麦种通过播种机均勻地播种在作物带上。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作物带宽度为100-120厘米,所述的作业套播带的宽度为17-23厘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由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耕作并平整土地,将耕地耕作,并对土地进行平 整;第二步,划分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将耕地划分成相间排列的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所 述的作物带宽度为50-200厘米,所述的作业套播带的宽度为10-30厘米,第三步播种,将小 麦种通过播种机均勻地播种在作物带上。麦种以条带状均勻播入耕地中,有利于出苗、分 蘖、更有效利用空间、水肥、阳光等自然生长条件,从而使产量大幅度提高,由于留有在作物 生长过程中为其它作业的空间小,增大种子占地面积,也增加了小麦的产量。而且可以在作 业套播带上行走,进行如除虫、打药、浇地等作业或者在作业套播带上间作套种,在作业套 播带上形成风道,可以有效防止小麦倒伏;其二,由于所述的作物带宽度为100-120厘米,所述的作业套播带的宽度为17-23厘米,既满足了产量高的要求,又便于作业和间作套种, 使得产量和作业效果达到更佳。本专利技术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播种均勻、深浅统一、对麦种无损伤 的专用小麦播种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专用小麦播种机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种料箱、耧 脚及连接所述的种料箱和耧脚的导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种管为扁平状,所述的耧脚 为前后两排以上,前后耧脚沿左右方向相间排列,且各个耧脚在种料箱纵切面上的投影基 本相互搭接。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所述的耧脚为前后两排; 所述的耧脚为前后三排;在所述的导种管内设置有均种板,所述的均种板将该导种管分成多个导流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专用小麦播种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 种料箱、耧脚及连接所述的种料箱和耧脚的导种管,所述的导种管为扁平状,所述的耧脚为 前后两排以上,前后耧脚沿左右方向相间排列,且各个耧脚在种料箱纵切面上的投影基本 相互搭接,下种管是扁平状,有利于麦种在下降过程中形成散状,圆盘耧脚前后两排在地面 投影左右无缝隙覆盖,每个耧脚播种宽度10-12厘米,这样,不但方便播种机前行,而且利 于在种子上覆土 ;其二,所述的耧脚为前后两排或者三排,更加便于种子的覆土 ;其三,由 于在所述的导种管内设置有均种板,所述的均种板将该导种管分成多个导流槽,播种更加 均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地块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专用小麦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3为导种管的横截面图; 图4为另一种专用小麦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及专用小麦播种机的结 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地块的分布示意图,该栽培地块 分为作物带ι和作业套播带2,作物带1和作业套播带2相间排列。实施例1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耕作并平整土地将耕地耕作,并对土地进行平整; 第二步,划分作物带ι和作业套播带2,将耕地划分成相间排列的作物带1和作业套播带2,作物带1宽度为50厘米,作业套播 带2的宽度为10厘米;第三步,播种将小麦种通过播种机均勻地播种在作物带上。实施例2将作物带1的宽度定为100厘米,将作业套播带2的宽度设计为17厘米,其它与实施 例1相同,这样更便于进行如除虫、打药、浇地等作业或者在作业套播带上间作套种。实施例3将作物带1的宽度定为120厘米,将作业套播带2的宽度设计为23厘米,其它与实施 例1相同。实施例4将作物带1的宽度定为200厘米,将作业套播带2的宽度设计为30厘米,其它与实施 例1相同。实施例5将作物带1的宽度定为110厘米,将作业套播带2的宽度设计为20厘米,其它与实施 例1相同。如图2和图3所示,该专用小麦播种机包括种料箱3、耧脚4及连接种料箱3和耧 脚4的导种管5,导种管5为扁平状,耧脚为前后两排或者两排以上,使得前后耧脚4沿左右 方向相间排列,且各个耧脚4在种料箱3纵切面上的投影基本相互搭接,这样不但方便播种 机前行,而且利于在种子上覆土,耧脚4可以为转盘式耧脚,如图4所示耧脚4也可以为普 通三角开沟式耧脚。耧脚4为前后两排或者三排,更加便于种子的覆土。如图3所示,在导种管5内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均种板6,均种板6将该导种 管5分成多个导流槽7,这样,播种更加均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专利技术小麦增产且方便 作业的栽培方法及专用小麦播种机的结构相同,就落在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耕作并平整土地将耕地耕作,并对土地进行平整;第二步,划分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将耕地划分成相间排列的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所述的作物带宽度为50-200厘米,所述的作业套播带的宽度为10-30厘米;第三步,播种将小麦种通过播种机均匀地播种在作物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耕作并平整土地将耕地耕作,并对土地进行平整;第二步,划分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将耕地划分成相间排列的作物带和作业套播带,所述的作物带宽度为50 200厘米,所述的作业套播带的宽度为10 30厘米;第三步,播种将小麦种通过播种机均匀地播种在作物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增产且方便作业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物 带宽度为100-120厘米,所述的作业套播带的宽度为17-23厘米。3.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增产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彬翟学军李科江李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