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946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涉及抗震支架技术领域,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下端设置有抗震装置,所述抗震装置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支柱,所述抗震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本技术通过滑槽、滑块、滑动杆、活动板、减震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下端的固定组件与上端墙体受到震感晃动时进行高度调节,通过承载板、转动销、承重柱、弹簧、滑动块、连杆、滑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在底部固定装置出现晃动时将外力进行中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具体涉及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1、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经抗震加固后的建筑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现有的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在安装时会受到横向与竖向的限位件进行限位,使其固定的稳定性更好,但实际建筑出现晃动时是会从建筑物直接将外力传导至支架及安装的各类组件中的,速安装的高度若受到限制会导致适用度较低;

3、现有的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在进行抗震时大多依靠上端连接的弹簧或液压缸进行抗震,并且有些抗震支架利用仅有的一根液压支撑进行抗震,其适用小姑不佳;

4、3、现有的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在对需要固定的组件进行固定时大多使用的是螺钉直接与架体进行固定,当震动力从一侧集中受力时其固定装置会出现脱落的情况,自适应的力度较低,并且固定的强度也不能满足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下端设置有抗震装置,所述抗震装置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支柱,所述抗震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装置。>

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震装置包括滑槽、滑块、滑动杆、活动板、减震弹簧,所述滑槽位于滑块的上端,所述滑动杆位于滑块的下端,所述活动板位于滑动杆的上端,所述减震弹簧位于活动板的下端。

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的内表面与滑块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上端与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内部通孔与滑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与活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承载板、转动销、承重柱、弹簧、滑动块、连杆、滑杆,所述承载板位于承重柱的一侧,所述转动销位于承重柱的另一侧,所述弹簧承载板的下端,所述滑动块位于弹簧的一侧,所述连杆位于滑动块的一侧,所述滑杆位于连杆的上端。

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载板的一侧与承重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销的一侧与承重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一侧与承重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内表面与滑杆的外表面互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一侧与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一侧与滑动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过渡板、挡板、旋钮块、夹板、夹持箱,所述过渡板位于挡板的上端,所述夹板位于挡板的一侧,所述旋钮块位于夹板的一侧,所述夹持箱位于旋钮块的下端。

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渡板的下端与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一侧与旋钮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0、本技术提供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通过滑槽、滑块、滑动杆、活动板、减震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下端的固定组件与上端墙体受到震感晃动时进行高度调节,使所固定的装置与墙面连接处有一个直接的减震,在受到震感晃动时力从建筑物直接传导至抗震装置与辅助支柱中,辅助支柱进行晃动将力向下传导,抗震装置的力则传导至下端的减震弹簧中进行缓冲,当减震弹簧将力传导时会因自身回弹性将上端的活动板向下带动,而后拉动中间的滑动杆向下运作,当滑动杆向下滑动时上端的滑块同时在滑槽中进行滑动,使震动力在减震弹簧与滑动杆回弹滑动中进行减震。

11、本技术提供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通过承载板、转动销、承重柱、弹簧、滑动块、连杆、滑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在底部固定装置出现晃动时将外力进行中和,从而使被固定的装置减少晃动避免出现损坏,当底部被固定的装置出现晃动时,会将外力传导至连杆,使连杆在晃动的过程中将力传导至两侧的滑动块,使滑动块在滑杆上进行滑动,进而实现第一次的减震,而后当滑动块挤压到一侧的弹簧后进行第二次的减震,使下端固定装置所固定的装置减少震动力对其的损坏,从而提高此装置的适用性。

12、本技术提供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通过过渡板、挡板、旋钮块、夹板、夹持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在支架整体出现晃动时利用旋转块自身的旋转力对不同方向的震动进行缓解,使此装置的安全性更高,在将其他装置进行固定时利用上端的挡板将组件进行限位,而后通过两侧的旋钮块将装置的组件进行固定,使夹板能够将装置的组件固定在夹持箱内,并且在夹持箱的底部设置有两排螺钉,可以对装置的组件进行再次固定,防止其在夹持箱晃动,与上端的滑动装置与抗震装置相互配合可以使夹持箱的抗震性能更高,从而也提高了装置自身的适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下端设置有抗震装置(2),所述抗震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支柱(3),所述抗震装置(2)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装置(4),所述滑动装置(4)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块(5),所述旋转块(5)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装置(2)包括滑槽(21)、滑块(22)、滑动杆(23)、活动板(24)、减震弹簧(25),所述滑槽(21)位于滑块(22)的上端,所述滑动杆(23)位于滑块(22)的下端,所述活动板(24)位于滑动杆(23)的上端,所述减震弹簧(25)位于活动板(24)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的内表面与滑块(2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杆(23)的上端与滑块(2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24)的内部通孔与滑动杆(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25)的上端与活动板(24)的下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4)包括承载板(41)、转动销(42)、承重柱(43)、弹簧(44)、滑动块(45)、连杆(46)、滑杆(47),所述承载板(41)位于承重柱(43)的一侧,所述转动销(42)位于承重柱(43)的另一侧,所述弹簧(44)承载板(41)的下端,所述滑动块(45)位于弹簧(44)的一侧,所述连杆(46)位于滑动块(45)的一侧,所述滑杆(47)位于连杆(46)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41)的一侧与承重柱(4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销(42)的一侧与承重柱(4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47)的一侧与承重柱(4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4)的内表面与滑杆(47)的外表面互动连接,所述滑动块(45)的一侧与弹簧(4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46)的一侧与滑动块(4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过渡板(61)、挡板(62)、旋钮块(63)、夹板(64)、夹持箱(65),所述过渡板(61)位于挡板(62)的上端,所述夹板(64)位于挡板(62)的一侧,所述旋钮块(63)位于夹板(64)的一侧,所述夹持箱(65)位于旋钮块(63)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61)的下端与挡板(6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板(64)的一侧与旋钮块(63)的一侧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下端设置有抗震装置(2),所述抗震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支柱(3),所述抗震装置(2)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装置(4),所述滑动装置(4)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块(5),所述旋转块(5)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装置(2)包括滑槽(21)、滑块(22)、滑动杆(23)、活动板(24)、减震弹簧(25),所述滑槽(21)位于滑块(22)的上端,所述滑动杆(23)位于滑块(22)的下端,所述活动板(24)位于滑动杆(23)的上端,所述减震弹簧(25)位于活动板(24)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的内表面与滑块(2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杆(23)的上端与滑块(2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24)的内部通孔与滑动杆(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25)的上端与活动板(24)的下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自适应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4)包括承载板(41)、转动销(42)、承重柱(43)、弹簧(44)、滑动块(45)、连杆(46)、滑杆(47),所述承载板(41)位于承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清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