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903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温装置,包括壳体、风扇和分隔件,壳体具有空腔,且设有多个出风口;风扇容置于空腔内;分隔件设置于空腔内,以将空腔至少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隔件开设有容纳空间,风扇容置于容纳空间,风扇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腔体,另一部分位于第二腔体,其中两个出风口分别对应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使风扇的风力分别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导向对应的出风口。本申请避免了风扇吹出的风力碰撞分隔件部分结构后回流,影响风扇的出风均匀性和噪音。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分隔件临近分隔件,使得风扇吹出的风力分别流向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风力不易与分隔件产生碰撞,风扇的出风均匀且无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家电,特别涉及一种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运动健身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各种便携式携带的调温装置的需求也逐渐增长,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调温装置,例如手持风扇、挂脖风扇等。

2、如专利号zl2021233531134所示出的,目前的风扇中,一般在壳体内的风道设置有驱动风扇和凸台体,凸台体的外壁面与风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沿风扇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凸台体与驱动风扇之间有一段距离,且凸台体朝向驱动风扇一端形成有刀锋分流面,驱动风扇产生的冷风或热风从蜗壳的出风口吹出后,通常是通过刀锋分流面切分驱动风扇产生的风流,形成两股风吹向用户直接来实现降温或升温,然而受风扇与凸台体之间位置和距离影响,驱动风扇产生的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向刀锋分流面后会回流,进一步影响驱动风扇的出风,容易产生涡流及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风扇产生的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向刀锋分流面后会回流,进一步影响驱动风扇的出风,容易产生涡流及噪音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空腔,且设有多个出风口;

5、风扇,容置于所述空腔内;

6、分隔件,容置于所述空腔内,以将所述空腔至少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分隔件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风扇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风扇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其中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以使所述风扇的风力分别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导向对应的所述出风口。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包括围合孔和半围合孔中的任一者,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围合孔或所述半围合孔。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扇体和第二扇体,所述第一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以将风力吹向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以将风力吹向所述第二腔体。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还包括轴盘,所述第一扇体和所述第二扇体连接于所述轴盘的相背两侧,所述轴盘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还包括轮毂和电机,所述轮毂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机的安装空间,所述轮毂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且部分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围合成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一蜗壳,所述第二蜗壳围合成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二蜗壳。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装置还包括调温组件,所述调温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为散热口,所述第一扇体的风力流经所述调温组件,并由所述散热口流出。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壳的出风口大于所述第二蜗壳的出风口。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朝向所述第一蜗壳的蜗舌的一侧形成第一导风口,所述第一导风件背离所述第一蜗壳的蜗舌的一侧形成第二导风口,且所述第一导风口大于所述第二导风口,所述第一扇体的风向经所述第一导风件进行导向,分别经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所述第二导风口流经所述调温组件;和/或,

15、所述调温装置包括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设置于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散热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分隔件围合成第一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临近所述调温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导风件的一端,且与所述散热口连通,以将所述第一扇体的风力经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导向所述散热口。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围设成穿戴空间,所述分隔件在所述空腔内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穿戴空间设置,所述第二腔体背离所述穿戴空间设置。

17、有益效果:

18、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件设置于空腔内,以将空间隔开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分隔件还开设有容纳空间,风扇容置于容纳空间内,风扇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腔体,风扇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腔体。即分隔件将腔体至少一分为二,且分隔件通过容纳空间使得其位置位于分隔件中,以使风扇临近分隔件,如此设置,风扇可以分别朝向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吹风,避免了风扇吹出的风力碰撞分隔件部分结构后回流,影响风扇的出风均匀性和噪音。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分隔件临近分隔件,使得风扇吹出的风力分别流向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风力不易与分隔件产生碰撞,风扇的出风均匀且无噪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围合孔和半围合孔中的任一者,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围合孔或所述半围合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第一扇体和第二扇体,所述第一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以将风力吹向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以将风力吹向所述第二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轴盘,所述第一扇体和所述第二扇体连接于所述轴盘的相背两侧,所述轴盘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轮毂和电机,所述轮毂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机的安装空间,所述轮毂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且部分结构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围合成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一蜗壳,所述第二蜗壳围合成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二蜗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还包括调温组件,所述调温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为散热口,所述第一扇体的风力流经所述调温组件,并由所述散热口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的出风口大于所述第二蜗壳的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朝向所述第一蜗壳的蜗舌的一侧形成第一导风口,所述第一导风件背离所述第一蜗壳的蜗舌的一侧形成第二导风口,且所述第一导风口大于所述第二导风口,所述第一扇体的风向经所述第一导风件进行导向,分别经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所述第二导风口流经所述调温组件;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围设成穿戴空间,所述分隔件在所述空腔内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穿戴空间设置,所述第二腔体背离所述穿戴空间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围合孔和半围合孔中的任一者,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围合孔或所述半围合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第一扇体和第二扇体,所述第一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以将风力吹向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以将风力吹向所述第二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轴盘,所述第一扇体和所述第二扇体连接于所述轴盘的相背两侧,所述轴盘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轮毂和电机,所述轮毂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机的安装空间,所述轮毂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且部分结构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围合成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扇体容置于所述第一蜗壳,所述第二蜗壳围合成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飞杨广岳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简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