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903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0
本技术属于交通设施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指示板,所述指示板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导流用的反光标贴,在指示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灯或是隔离杆的安装座;本技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搬运方便,可以设置多个达到隔离和导流的作用,警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通设施,特指一种车辆指导标识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在一些需要隔离的地带,如道路施工、下水系统施工等区域,需要设置警示牌进行交通导流及警示。现有的处理方式有设置临时护栏达到警示作用。但是护栏体积大,重量重,携带、搬运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搬运方便、警示效果好的车辆指导标识。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指示板,所述指示板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导流用的反光标贴,在指示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灯或是隔离杆的安装座。

4、在上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中,所述底座上与指示板上的前后两侧面相对应的两个面为倾斜面,在两个倾斜面上设置有反光条。

5、在上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中,所述两个倾斜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外端开口的内凹槽,内凹槽贯穿底座的上平面与底平面,在内凹槽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凹槽的前后两侧面上,且为一体式结构。

6、在上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中,所述指示板的上端为平面,所述安装座设置在该平面上;或所述指示板的上端为三角板,所述安装座设置在三角板的顶部。

7、在上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中,所述安装座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下端与指示板连接、上端悬空设置。

8、在上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中,所述安装座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柱体,在柱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

9、在上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中,所述指示板的下端设置有插接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指示板通过插接柱插设在插接孔内与底座连接。

10、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1、1、本技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搬运方便,可以设置多个达到隔离和导流的作用,警示效果好,也可以配合隔离杆围成独立的区域,也可以设置灯增加晚上的警示作用或者起到照明的效果,且隔离杆、灯和安装座之间的连接无需工具,拆装方便;

12、2、本技术底座与指示板可拆卸连接,减少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设置有指示板(2),所述指示板(2)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导流用的反光标贴(3),在指示板(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灯(4)或是隔离杆(5)的安装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与指示板(2)上的前后两侧面相对应的两个面为倾斜面,在两个倾斜面上设置有反光条(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倾斜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外端开口的内凹槽(8),内凹槽(8)贯穿底座(1)的上平面与底平面,在内凹槽(8)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凹槽(8)的前后两侧面上,且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板(2)的上端为平面,所述安装座(6)设置在该平面上;或所述指示板(2)的上端为三角板,所述安装座(6)设置在三角板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6)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下端与指示板(2)连接、上端悬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6)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柱体,在柱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10)。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板(2)的下端设置有插接柱(1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指示板(2)通过插接柱(11)插设在插接孔内与底座(1)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设置有指示板(2),所述指示板(2)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导流用的反光标贴(3),在指示板(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灯(4)或是隔离杆(5)的安装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与指示板(2)上的前后两侧面相对应的两个面为倾斜面,在两个倾斜面上设置有反光条(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指导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倾斜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外端开口的内凹槽(8),内凹槽(8)贯穿底座(1)的上平面与底平面,在内凹槽(8)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凹槽(8)的前后两侧面上,且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尚范凯翔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尚城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