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态成像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09023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模态成像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探针包括NaGdF<subgt;4</subgt;、配体和放射性核素离子(N);所述配体呈结合态修饰于所述NaGdF<subgt;4</subgt;表面,所述放射性核素离子通过配体锚定基团连接到NaGdF<subgt;4</subgt;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NaGdF<subgt;4</subgt;纳米颗粒的MRI‑PET血管造影纳米探针经静脉注射后,NaGdF<subgt;4</subgt;纳米颗粒既不会渗漏出血管壁弥散在组织细胞间隙,又可以避免被免疫细胞所捕获,因而具有极长的血液循环时间,适合长窗口的血管造影,有效克服了临床小分子钆基造影剂(Gd‑DTPA)的缺点,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多模态成像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多模态磁共振/核医学血管造影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泛血管化疾病诊断中的造影剂的应用。


技术介绍

1、泛血管化疾病是以血管病变为病理特征,如动脉粥样硬化,危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系统性疾病,不仅包括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亦包括肿瘤、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医学影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核医学成像技术(pet/spect)及超声(ultrasound)成像技术等,检测模式单一,通常只能提供某一方面的诊断信息,因而易造成误诊、漏诊等。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从不同成像模式中获得互补信息,结合多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临床诊断和分割的准确性。磁共振-核医学(mri-pet)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aGdF4、配体和放射性核素离子(N);所述配体呈结合态修饰于所述NaGdF4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核素离子通过配体锚定基团连接到NaGdF4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锚定基团选自多齿膦酸(mul-p)、羟肟(HX)和邻多酚(CC)基团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探针由包括亲水性NaGdF4纳米颗粒与含有放射性核素离子(N)的盐进行反应制备得到。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纳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agdf4、配体和放射性核素离子(n);所述配体呈结合态修饰于所述nagdf4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核素离子通过配体锚定基团连接到nagdf4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锚定基团选自多齿膦酸(mul-p)、羟肟(hx)和邻多酚(cc)基团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探针由包括亲水性nagdf4纳米颗粒与含有放射性核素离子(n)的盐进行反应制备得到。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核素离子(n)为68ga3+、99mtc3+、64cu2+、86y3+、89zr4+、153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毅李汶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