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901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包括前纵梁和动力电池,前纵梁前段的前端开始由内向外延伸至后端,前纵梁后段的前端与前纵梁前段的后端连接,前纵梁后段从前端开始由内向外延伸至后端,前纵梁后段的后端与前纵梁后板的前端搭接,前纵梁后板从前端开始由内向外延伸至后端,前纵梁后板的后端与门槛内板连接;前纵梁连接耳分别与前纵梁后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地板纵梁结构,与电池形成框架,满足碰撞需求;满足框架结构刚度以及NVH要求,满足工艺要求;电池除了与纵梁安装点外,在前部增加两处吊挂点,保证正碰中间传递路径的延续性,且电池与车身形成框架,保证车身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法涉及车身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汽车产品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插电式混合动力凭借节油性能又可纯电行驶成为广大消费者接受纯电产品前的过渡产品而广泛普及;纯电车型在北方低温条件下,续航里程衰减严重,而混动车辆可以使用燃油行驶;混合动力汽车既解决了里程焦虑,同时也减小了低温环境导致电池性能衰减的影响;相比传统车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地板下增加电池,所以对纵梁固定结构需要重新设计;另外在碰撞过程中混动车型需要将车辆框架和电池框架形成一个整体,保证碰撞力在碰撞路径上传递的连续性,另外由于混动车型的布置由于又两套动力系统,导致其结构复杂,地板下比纯电车型需要预留排气管,油箱、碳罐等,而增加相应的布置难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混动车型续航里程也原来越大,主流车型的历程已经到cltc120km左右,在a级别suv的车身框架下的实现地板下合理布置就非常重要,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以解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通道加强纵梁,所述中通道加强纵梁包括前加强梁(5)和后加强梁(6),所述前加强梁(5)和后加强梁(6)连接;所述电池框架的前侧设置有加强梁连接耳,所述加强梁连接耳与所述后加强梁(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连接耳包括前连接耳(7)和后连接耳(8),所述前连接耳(7)和后连接耳(8)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后板(3)连接,其中,所述前连接耳(7)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通道加强纵梁,所述中通道加强纵梁包括前加强梁(5)和后加强梁(6),所述前加强梁(5)和后加强梁(6)连接;所述电池框架的前侧设置有加强梁连接耳,所述加强梁连接耳与所述后加强梁(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连接耳包括前连接耳(7)和后连接耳(8),所述前连接耳(7)和后连接耳(8)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后板(3)连接,其中,所述前连接耳(7)设置于所述前纵梁后板(3)的前端与所述前纵梁后段(2)搭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地板(11),所述前纵梁和中通道加强纵梁分别与前地板(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槛侧边支撑板(43)和地板纵梁上盖板(44),所述门槛侧边支撑板(43)和地板纵梁上盖板(44)分别与所述前地板(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纵梁上盖板(44)与前纵梁后段(2)连接,所述地板纵梁上盖板(44)与前纵梁后段(2)之间形成封闭腔体;所述门槛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强丁先松郭明龙常少雷殷榕杉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