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883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9
本技术属于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储能装置,储能装置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设有空腔,储能装置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片,储能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储能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软管,排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软管,储能装置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置有滤网板,储能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储能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块。本技术通过设置空腔、导热片、进水管、排水管、安装口、滤网板、散热风扇,此种结构可通过风冷结合水冷的方式使储能装置内部均匀散热,可提高储能装置内部的整体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是一种将电能以分布式方式储存在多个电池或储能单元中,并通过负载电流来实现能量的供应和调节的设备。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电池组/储能单元、控制系统、逆变器/功率变换器、电流分布管理系统等,除了以上主要组成部分外,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还可能包括其他辅助设备,如温度传感器、电压监测装置、散热结构等,用于监测和调控装置的参数,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2、现有的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通常仅通过在储能装置内部安装散热空调的方式进行散热,此种散热结构集中散热的范围有限,容易使储能装置内部散热不均,进而影响储能装置内部的整体散热效率,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可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解决了现今存在的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通常仅通过在储能装置内部安装散热空调的方式进行散热,此种散热结构集中散热的范围有限,容易使储能装置内部散热不均,进而影响储能装置内部的整体散热效率,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可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设有空腔,所述储能装置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储能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储能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储能装置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置有滤网板,所述储能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储能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块。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储能装置的底部,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防滑块。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块整体呈弧形,所述支撑腿共有四组且四组支撑腿分别位于储能装置的底部四处边角位置。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片铺设且固定在储能装置的内壁上,所述导热片的具体材质为石墨烯。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伸进且固定在空腔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进水管的另一端固定且连通。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伸进且固定在空腔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排水管的另一端固定且连通。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网板固定安装在安装口内,所述储能装置的两侧均开设有两组安装口,所述滤网板共有四组,所述储能装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散热风扇,两组所述散热风扇分别与储能装置其中一侧的两组安装口位置对应,所述空腔的开设避开四组安装口的位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通过设置空腔、导热片、进水管、排水管、安装口、滤网板、散热风扇,导热片可将储能装置内的大部分热量吸附到自身上,进而传递到储能装置的内壁上,将第一软管的一端与外部水源接通,外部水源可持续通过进水管进入空腔内,水流在空腔内逐渐流动,且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出,水流在空腔内流动期间可持续带走导热片传递的热量,进而可将导热片吸附的储能装置内的大部分热量带走,通过相关控制开关启动两组散热风扇,两组散热风扇可持续通过对应的安装口向储能装置内输送气流,气流从储能装置的一侧流动到储能装置的另一侧后会从储能装置另一侧的安装口处排出,期间可带走储能装置内大部分热量,结合空腔水冷的方式可使储能装置内部均匀散热,可提高储能装置内部的整体散热效率,此种结构可通过风冷结合水冷的方式使储能装置内部均匀散热,可提高储能装置内部的整体散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设有空腔(2),所述储能装置(1)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片(3),所述储能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4),所述储能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5),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软管(6),所述排水管(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软管(7),所述储能装置(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8),所述安装口(8)内设置有滤网板(9),所述储能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10),所述储能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1),所述支撑腿(1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储能装置(1)的底部,所述支撑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防滑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12)整体呈弧形,所述支撑腿(11)共有四组且四组支撑腿(11)分别位于储能装置(1)的底部四处边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3)铺设且固定在储能装置(1)的内壁上,所述导热片(3)的具体材质为石墨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伸进且固定在空腔(2)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一软管(6)的一端与进水管(4)的另一端固定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5)的一端伸进且固定在空腔(2)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软管(7)的一端与排水管(5)的另一端固定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板(9)固定安装在安装口(8)内,所述储能装置(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组安装口(8),所述滤网板(9)共有四组,所述储能装置(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散热风扇(10),两组所述散热风扇(10)分别与储能装置(1)其中一侧的两组安装口(8)位置对应,所述空腔(2)的开设避开四组安装口(8)的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设有空腔(2),所述储能装置(1)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片(3),所述储能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4),所述储能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5),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软管(6),所述排水管(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软管(7),所述储能装置(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8),所述安装口(8)内设置有滤网板(9),所述储能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10),所述储能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1),所述支撑腿(1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储能装置(1)的底部,所述支撑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防滑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载电流分布式储能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12)整体呈弧形,所述支撑腿(11)共有四组且四组支撑腿(11)分别位于储能装置(1)的底部四处边角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春仇志凌万里强曹亚李建国牙金楚饶阔陈浩王明机雷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弘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