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69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8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其中,车架包括两个纵梁,纵梁包括前弯折段、后弯折段和中梁段,前弯折段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Y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并且在Y方向上,两个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后弯折段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在Y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并且在Y方向上,两个第三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四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中梁段在Y方向上平行布置且均沿与Y方向垂直的X方向延伸,中梁段配置为两端能够分别与具有不同第一间距的前弯折段和具有不同第二间距的后弯折段可拆卸地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车架零件的通用性,也使车架的生产更加的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在生产时,需要根据不同车辆的具体情况,生产对应尺寸的车架,而车辆种类众多且尺寸不一成为如今的普遍现象,为每种类型的车辆专门生产一种与其对应的车架,会导致制造成本增大,也增加了生产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及车辆,能够提高车架零部件的通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两个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前弯折段、后弯折段和中梁段,所述前弯折段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在y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并且在y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所述后弯折段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在y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并且在y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三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第四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中梁段在y方向上平行布置且均沿与y方向垂直的x方向延伸,所述中梁段配置为:所述中梁段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具有不同第一间距的所述前弯折段和具有不同第二间距的所述后弯折段可拆卸地连接。

3、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在z方向上具有第三间距;并且/或者,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在z方向上具有第四间距,其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相互垂直。

4、可选地,所述中梁段配置为:所述中梁段的两端中其中一端能够与具有不同第三间距的所述前弯折段可拆卸地连接,并且/或者,另一端能够与具有不同第四间距的所述后弯折段可拆卸地连接。

5、可选地,所述中梁段在x方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长度,且所述中梁段在其长度方向上截面相同。

6、可选地,所述中梁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以分别供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插接配合。

7、可选地,所述纵梁还包括前梁段和后梁段,所述前梁段和所述后梁段均沿x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前梁段和所述后梁段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前弯折段和所述后弯折段。

8、可选地,所述前梁段和所述后梁段在x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二预设长度和第三预设长度,并且所述前梁段与所述后梁段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和相同的截面大小。

9、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前梁段插接配合;并且/或者,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后梁段插接配合。

10、可选地,所述前梁段包括构造为u型的第一外侧壳和第一内侧壳,所述第一外侧壳与所述第一内侧壳相互扣合并固定连接,以形成中空的所述前梁段;并且/或者,所述后梁段包括构造为u型的第二外侧壳和第二内侧壳,所述第二外侧壳与所述第二内侧壳相互扣合并固定连接,以形成中空的所述后梁段。

11、可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多个横梁,多个所述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且沿x方向间隔布置,并且所述横梁在y方向具有第四预设长度。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车架。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车架生产时,将本公开的前弯折段、后弯折段和中梁段进行组装,即可拼接成车架纵梁的主要结构,由于不同车型的宽度不同(可以是为不同尺寸的电池包提供安装空间,也可以是其他原因),为了使车架适配不同宽度的车型,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出所需第一间距的前弯折段和所需第二间距的后弯折段,以使前弯折段和后弯折段能够满足对应车型在宽度上的需求,然后将前弯折段和后弯折段分别与中梁段的两端拼接固定,即可完成纵梁主要结构的安装,也就是,在生产不同车型的车架前,只需选择合适的前弯折段、后弯折段和中梁段进行拼接,即可适配对应的车型,完成车架的生产,无需为每种类型的车辆专门生产一种与其对应的车架,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生产工作量,提高了车架零件的通用性,也使车架的生产更加的灵活。

1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两个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前弯折段、后弯折段和中梁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在Z方向上具有第三间距;并且/或者,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在Z方向上具有第四间距,其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段配置为:所述中梁段的两端中其中一端能够与具有不同第三间距的所述前弯折段可拆卸地连接,并且/或者,另一端能够与具有不同第四间距的所述后弯折段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段在X方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长度,且所述中梁段在其长度方向上截面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以分别供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还包括前梁段和后梁段,所述前梁段和所述后梁段均沿X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前梁段和所述后梁段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前弯折段和所述后弯折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段和所述后梁段在X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二预设长度和第三预设长度,并且所述前梁段与所述后梁段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和相同的截面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前梁段插接配合;并且/或者,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后梁段插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段包括构造为U型的第一外侧壳和第一内侧壳,所述第一外侧壳与所述第一内侧壳相互扣合并固定连接,以形成中空的所述前梁段;并且/或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多个横梁,多个所述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且沿X方向间隔布置,并且所述横梁在Y方向具有第四预设长度。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两个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前弯折段、后弯折段和中梁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在z方向上具有第三间距;并且/或者,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在z方向上具有第四间距,其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段配置为:所述中梁段的两端中其中一端能够与具有不同第三间距的所述前弯折段可拆卸地连接,并且/或者,另一端能够与具有不同第四间距的所述后弯折段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段在x方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长度,且所述中梁段在其长度方向上截面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以分别供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还包括前梁段和后梁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董丁欢张联锋李建华黎家诚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