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家澍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508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9
本技术涉及煤矿通风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组件,包括箱体、抽风管道、外壳、支撑件以及防护件,所述抽风管道连通于箱体底部,所述外壳设置于箱体两侧顶部,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外壳顶部,所述防护件设置于支撑件顶部;以及清扫组件,设置于箱体内部,包括支撑板、防尘板、清扫件以及固定件,所述支撑板固定于箱体内腔顶部,所述防尘板固定于箱体顶部,所述清扫件设置于支撑板底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防护件的设置,能够保护箱体,防止掉落物损坏箱体,通过清扫件的设置,可以自动清理防尘板,防止堆积杂物,通过固定件的设置,能够固定支撑件,方便后期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矿通风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矿井采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高浓度的粉尘弥漫、堆积,在此工作环境中长期吸入采掘工作面的粉尘,使煤矿工人容易得煤矽肺,尤其是在直接掘进工作面的工人更容易得煤矽肺,采掘粉尘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祸首,采掘过程中积聚的煤尘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严重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故煤矿通风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煤矿通风用的防护结构对煤矿通风设备的防护需要格外重视。

2、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多为螺栓固定,在拆装时需要多名人员配合拆装,同时也会用到多组工具,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因此容易影响工期进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的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多为螺栓固定,拆装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包括,

5、防护组件,包括箱体、抽风管道、外壳、支撑件以及防护件,所述抽风管道连通于箱体底部,所述外壳设置于箱体两侧顶部,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外壳顶部,所述防护件设置于支撑件顶部;以及

6、清扫组件,设置于箱体内部,包括支撑板、防尘板、清扫件以及固定件,所述支撑板固定于箱体内腔顶部,所述防尘板固定于箱体顶部,所述清扫件设置于支撑板底部,所述固定件设置于外壳内部。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柱、横板以及防护壳,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于外壳内部,所述横板固定于支撑柱顶部,所述防护壳固定于横板顶部两侧。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件包括下压板、竖板、第一弹簧以及斜顶,所述下压板滑动连接于防护壳内腔顶部,所述竖板固定于下压板顶部,所述第一弹簧固定于防护壳底部两侧,且顶部与下压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斜顶固定于竖板顶部。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清扫件包括传动杆、驱动扇叶以及毛刷,所述传动杆活动连接于支撑板内部,且顶部延伸至箱体外部,所述驱动扇叶固定于传动杆表面底部,所述毛刷固定于传动杆表面顶部。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移动板、第二弹簧、隔离板以及固定杆,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外壳内腔底部,所述第二弹簧固定于移动板底部,所述隔离板固定于外壳内腔底部,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于外壳内部。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内部滑动连接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斜滑块,所述斜滑块底部与固定杆顶部接触,所述下压杆表面顶部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一端延伸至外壳内部。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滑动槽内部。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防护件的设置,能够保护箱体,防止掉落物损坏箱体,通过清扫件的设置,可以自动清理防尘板,防止堆积杂物,通过固定件的设置,能够固定支撑件,方便后期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4)包括支撑柱(1041)、横板(1042)以及防护壳(1043),所述支撑柱(1041)滑动连接于外壳(103)内部,所述横板(1042)固定于支撑柱(1041)顶部,所述防护壳(1043)固定于横板(1042)顶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105)包括下压板(1051)、竖板(1052)、第一弹簧(1053)以及斜顶(1054),所述下压板(1051)滑动连接于防护壳(1043)内腔顶部,所述竖板(1052)固定于下压板(1051)顶部,所述第一弹簧(1053)固定于防护壳(1043)底部两侧,且顶部与下压板(105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斜顶(1054)固定于竖板(1052)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件(203)包括传动杆(2031)、驱动扇叶(2032)以及毛刷(2033),所述传动杆(2031)活动连接于支撑板(201)内部,且顶部延伸至箱体(101)外部,所述驱动扇叶(2032)固定于传动杆(2031)表面底部,所述毛刷(2033)固定于传动杆(2031)表面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4)包括移动板(2041)、第二弹簧(2042)、隔离板(2043)以及固定杆(2044),所述移动板(2041)滑动连接于外壳(103)内腔底部,所述第二弹簧(2042)固定于移动板(2041)底部,所述隔离板(2043)固定于外壳(103)内腔底部,所述固定杆(2044)滑动连接于外壳(103)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3)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内部滑动连接有下压杆(3),所述下压杆(3)底部固定连接有斜滑块(4),所述斜滑块(4)底部与固定杆(2044)顶部接触,所述下压杆(3)表面顶部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一端延伸至外壳(103)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3)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杆(2044)滑动连接于滑动槽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4)包括支撑柱(1041)、横板(1042)以及防护壳(1043),所述支撑柱(1041)滑动连接于外壳(103)内部,所述横板(1042)固定于支撑柱(1041)顶部,所述防护壳(1043)固定于横板(1042)顶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105)包括下压板(1051)、竖板(1052)、第一弹簧(1053)以及斜顶(1054),所述下压板(1051)滑动连接于防护壳(1043)内腔顶部,所述竖板(1052)固定于下压板(1051)顶部,所述第一弹簧(1053)固定于防护壳(1043)底部两侧,且顶部与下压板(105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斜顶(1054)固定于竖板(1052)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通风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件(203)包括传动杆(2031)、驱动扇叶(2032)以及毛刷(2033),所述传动杆(2031)活动连接于支撑板(201)内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家澍薛昊泽张成曦刘俊逸巩一博葛慧莹李志华李伟茹
申请(专利权)人:邵家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