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839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外壁固定有卡扣,所述上盖板的外壁固定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与卡扣卡接,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形成供线束穿入的通线腔,所述通线腔内安装有弯曲点减阻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两个盖板卡合后通过两端的连接台进行螺丝固定并且固定在车底,每节盖板需要使用两颗螺丝即可,不会增加安装的操作难度,且覆盖面积大,能够对高压动力线的外部保护;材料选用塑料材料,可防止车辆碰撞时钣金变形破损动力线束外壳造成安全事故;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动力线束可安全约束,能够对动力线外部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高压动力线的防护,具体为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高压动力线的防护至关重要,在具有一定活动余量的部件周边,高压线束的固定布置更为重要。由于高压动力线在布置时需要避开周边零部件,会存在较多弯曲走向,部分高压动力线在弯拐处还采用金属扎带固定,高压动力线外部不能受到保护。且金属扎带将动力线扎紧后,遇到拉扯会对动力线与扎带接触的部位造成损伤,缩短动力线的使用寿命。

2、在中国专利cn209617063u中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托起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线束的下板,扣合在下板上、用于罩在动力线束上的上板,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贯穿上板和下板设置、用于将动力线束紧密压合在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螺栓。上板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且结构相同的第一c形弯部和第二c形弯部;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套设在螺栓外边缘的第一通孔。下板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两侧、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弧形弯部和第二弧形弯部;第二连接板上设置用于套设在所述螺栓外边缘的第二通孔。

3、该装置虽然具有结构简单、固定可靠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不能实现对动力线的外部保护,存在上述提出的金属扎带将动力线扎紧后,遇到拉扯会对动力线与扎带接触的部位造成损伤,缩短动力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金属扎带将动力线扎紧后,遇到拉扯后,动力线与扎带接触的部位容易造成损伤,缩短动力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外壁固定有卡扣,所述上盖板的外壁固定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与卡扣卡接,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的两端设置有螺丝连接结构,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形成供线束穿入的通线腔,所述通线腔内安装有弯曲点减阻结构。

3、优选的,所述弯曲点减阻结构包括上环和下环,所述上环与下环的内腔均滚动有滚珠,所述上环与下环内圈的内壁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直径小于滚珠直径,所述上环与下环的两端设置有端口连接结构。

4、优选的,所述端口连接结构包括插杆和插孔,所述插杆固定在下环的两端,所述插孔开设在上环的两端,所述插杆插接在插孔内。

5、优选的,所述弯曲点减阻结构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一体成型的在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内壁,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每个弯曲处的限位凸起均设置有两个,所述上环与下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限位凸起的一侧贴紧。

6、优选的,所述螺丝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台,所述第一连接台与第二连接台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台分别设置在下盖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台分别设置在上盖板的两侧。

7、优选的,所述螺丝连接结构还包括螺丝孔,所述螺丝孔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台的螺丝孔与第二连接台的螺丝孔呈同心设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本技术通过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两个盖板卡合后通过两端的连接台进行螺丝固定并且固定在车底,每节盖板需要使用两颗螺丝即可,不会增加安装的操作难度,且覆盖面积大,能够对高压动力线的外部保护;材料选用塑料材料,可防止车辆碰撞时钣金变形破损动力线束外壳造成安全事故;盖板的弯曲走向可以根据车轮台以及周边的零部件设定,弯曲点减阻结构的设置能够使高压动力线在遇到外力拉扯时,高压动力线能够在弯角处小距离抽动,避免与扎带硬性连接造成损伤。相对于传统的扎带固定,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动力线束可安全约束,能够对动力线外部保护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和下盖板(2),所述下盖板(2)的外壁固定有卡扣(3),所述上盖板(1)的外壁固定有卡接头(4),所述卡接头(4)与卡扣(3)卡接,所述上盖板(1)与下盖板(2)的两端设置有螺丝连接结构(5),所述上盖板(1)与下盖板(2)之间形成供线束穿入的通线腔(6),所述通线腔(6)内安装有弯曲点减阻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点减阻结构(7)包括上环(701)和下环(702),所述上环(701)与下环(702)的内腔均滚动有滚珠(703),所述上环(701)与下环(702)内圈的内壁均开设有通槽(704),所述通槽(704)的直径小于滚珠(703)直径,所述上环(701)与下环(702)的两端设置有端口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连接结构包括插杆(705)和插孔(706),所述插杆(705)固定在下环(702)的两端,所述插孔(706)开设在上环(701)的两端,所述插杆(705)插接在插孔(70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点减阻结构(7)还包括限位凸起(707),所述限位凸起(707)一体成型的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2)的内壁,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2)每个弯曲处的限位凸起(707)均设置有两个,所述上环(701)与下环(70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限位凸起(707)的一侧贴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连接结构(5)包括第一连接台(501)和第二连接台(502),所述第一连接台(501)与第二连接台(50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台(501)分别设置在下盖板(2)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台(502)分别设置在上盖板(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连接结构(5)还包括螺丝孔(503),所述螺丝孔(503)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台(501)和第二连接台(50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台(501)的螺丝孔(503)与第二连接台(502)的螺丝孔(503)呈同心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和下盖板(2),所述下盖板(2)的外壁固定有卡扣(3),所述上盖板(1)的外壁固定有卡接头(4),所述卡接头(4)与卡扣(3)卡接,所述上盖板(1)与下盖板(2)的两端设置有螺丝连接结构(5),所述上盖板(1)与下盖板(2)之间形成供线束穿入的通线腔(6),所述通线腔(6)内安装有弯曲点减阻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点减阻结构(7)包括上环(701)和下环(702),所述上环(701)与下环(702)的内腔均滚动有滚珠(703),所述上环(701)与下环(702)内圈的内壁均开设有通槽(704),所述通槽(704)的直径小于滚珠(703)直径,所述上环(701)与下环(702)的两端设置有端口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固定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连接结构包括插杆(705)和插孔(706),所述插杆(705)固定在下环(702)的两端,所述插孔(706)开设在上环(701)的两端,所述插杆(705)插接在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全忠张连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饶洛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