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二氧化碳加氢生产混合线性α-烯烃并联产乙烯、丙烯及乙醇的工艺方法技术_技高网

二氧化碳加氢生产混合线性α-烯烃并联产乙烯、丙烯及乙醇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7147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加氢生产混合线性α‑烯烃并联产乙烯、丙烯及乙醇的工艺方法,所述工艺方法在加氢反应过程使用含有Fe、Zn、Al以及Na和/或K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所述Fe:(Zn+Al)的摩尔比为1:0.1~1;所述Na和/或K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1~1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方法可实现CO<subgt;2</subgt;高转化率,能够高选择性的生成高碳线性α‑烯烃;且该工艺方法除可得到混合线性α‑烯烃之外,还可以得到乙烯、丙烯及乙醇等高附加值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加氢生产混合线性α-烯烃并联产乙烯、丙烯及乙醇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1、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可将化石能源或工业过程排放的co2以及从空气中捕集的co2进行封存或转化为化学品,可大幅度减少碳排放量,是实现“双碳目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中,二氧化碳加氢制化学品的研究在国内外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

2、第一种是co2加氢制合成气,co2加氢经逆水煤气变换(以下简称rwgs)反应可生成合成气(即co+h2),生成的合成气通过费托合成制备烃类以及含氧化合物。由于rwgs是吸热反应,增大原料中的氢碳比并提高温度可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但高温条件下会发生co2甲烷化竞争反应,合成气收率下降。

3、第二种是co2加氢制甲醇,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运氢物质,也可以作为发动机燃料或添加剂提高辛烷值。通过甲醇制烃(以下简称mth)路径,还可以生产低碳烯烃、芳汽油组分等产品。工业上合成甲醇主要采用co加压催化加氢的方法,直接利用co2加氢合成甲醇可省去co2到co的重整过程,工艺路线短捷,但反应中生成大量水,导致甲醇选择性不高。

4、第三种是co2加氢制低碳烯烃,低碳烯烃如乙烯、丙烯需求量持续增长,一般由石脑油、液化石油气(lpg)经蒸汽裂解生产。蒸汽裂解是一种耗能极大的化工过程,该过程受原油成本限制而且会排放大量co2。co2加氢制低碳烯烃日益受到关注,co2加氢制低碳烯烃有两种途径:co2-费托(ft)路线和meoh介导(随后的mto)路线,但是,目前这两种技术路线的烯烃选择性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较低。

5、第四种是co2加氢制高碳烃,高碳烃包括汽油馏分烃、航空煤油馏分烃、碳原子数大于4的烯烃、芳烃等,是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工原料,通常由石油路线制取。目前,co2加氢合成高碳烃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co2加氢先合成甲醇,再经mth反应生成烃类产物,受甲烷化反应影响,甲醇收率低,导致烃类产物收率低。另一种是co2和氢气先经逆水汽变换得到合成气,再通过费托(fts)生产烃类物,但烃类产物受anderson-schulz-flory分布的限制,产物收率不高,催化剂性能有待提高。

6、综上,目前在二氧化碳加氢制化学品
,均存在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不高(低于30%)、一氧化碳占比大于10%、目的产物选择性差和附加值低的问题,并且均未涉及对反应产物的分离,尚未提供二氧化碳加氢制化学品的完整的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加氢生产混合线性α-烯烃并联产乙烯、丙烯及乙醇的工艺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目的产物选择性和附加值低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加氢生产混合线性α-烯烃并联产乙烯、丙烯及乙醇的工艺方法,所述工艺方法在加氢反应过程使用含有fe、zn、al以及na和/或k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

3、所述fe:(zn+al)的摩尔比为1:0.1~1;

4、所述na和/或k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1~10%。

5、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fe:(zn+al)的摩尔比为1:0.2~0.5。

6、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na和/或k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5~2%。

7、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8、将al盐和zn盐加入到fe盐的溶液中,搅拌,得到溶液i;

9、将na和/或k的化合物溶于水,得到溶液ii;

10、将溶液i和溶液ii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共沉淀,控制溶液ph值为7~9,沉淀结束后进行老化,洗涤沉淀,控制沉淀物中na和/或k含量为0.1~10%,然后进行烘干焙烧,得到催化剂。

11、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fe盐为fe(no3)3、fe2(so4)3、fecl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na的化合物为na2co3或naoh;所述k的化合物为k2co3或koh。

12、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氢反应是指:所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所述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反应生成线性α-烯烃。

13、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氢反应的反应空速为6000~18000ml·gcat-1·h-1。

14、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摩尔比为1:3。

15、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氢反应的反应压力为1.5~3.5mpa。

16、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0~340℃。

17、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艺方法还包括产物分离。

18、在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艺的具体步骤包括:

19、(1)将所述催化剂装入反应器,将二氧化碳与氢气以1:3的比例作为原料气进入反应器,反应生成c1~c15烷烃、c2~c18烯烃、甲醇、乙醇、丙醇及副产物一氧化碳、水等;

20、(2)反应产物及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氢气进入一次闪蒸罐,罐内甲醇、乙醇、丙醇及水的混合物与包含c5~c8线性α-烯烃的烯烃混合物分为两相,侧线得到包含c5~c8线性α-烯烃的烯烃混合物;

21、(3)甲醇、乙醇、丙醇及水的混合物由罐底进入脱水塔,在脱水剂的作用下脱水,甲醇、乙醇、丙醇进入二次闪蒸罐蒸出少量二氧化碳后,依次进入甲醇塔、乙醇塔,分别得到甲醇、乙醇、丙醇;

22、(4)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c1~c5烷烃及烯烃混合物由罐顶经压缩机进入油吸收塔,吸收二氧化碳、c2~c5烷烃及烯烃;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经膜分离器分离;

23、(5)富吸收油进入解析塔,二氧化碳、c2~c5烷烃及烯烃由塔顶经膜分离器分离;

24、(6)c2~c5烷烃及烯烃进入1-丁烯塔,塔底得到1-丁烯,与步骤(2)得到的c5~c8线性α-烯烃混合形成c4~c8线性α-烯烃混合物,c2~c5烷烃及烯烃由塔顶依次进入乙烷-乙烯塔、丙烷-丙烯塔,分别得到乙烯、丙烯。

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催化剂存在多种协同作用的助剂,zn、al以及k和/或na助剂共存于铁基催化剂中,发挥协同催化作用,从而能够优化反应活性,调控产物的选择性。

26、本专利技术在高空速反应条件下进行co2加氢反应,可实现co2高转化率,co低选择性,同时高选择性的生成高碳线性α-烯烃。

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产物分离方法,除可得到混合线性α-烯烃之外,还可以得到乙烯、丙烯及乙醇等高附加值产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氧化碳加氢生产混合线性α-烯烃并联产乙烯、丙烯及乙醇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方法在加氢反应过程使用含有Fe、Zn、Al以及Na和/或K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e:(Zn+Al)的摩尔比为1:0.2~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和/或K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5~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e盐为Fe(NO3)3、Fe2(SO4)3、FeCl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Na的化合物为Na2CO3或NaOH;所述K的化合物为K2CO3或KOH。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是指:所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所述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反应生成线性α-烯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的反应空速为6000~18000ml·gCat-1·h-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摩尔比为1:3。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的反应压力为1.5~3.5MPa。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0~340℃。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方法还包括产物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的具体步骤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氧化碳加氢生产混合线性α-烯烃并联产乙烯、丙烯及乙醇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方法在加氢反应过程使用含有fe、zn、al以及na和/或k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e:(zn+al)的摩尔比为1:0.2~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和/或k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5~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e盐为fe(no3)3、fe2(so4)3、fecl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na的化合物为na2co3或naoh;所述k的化合物为k2co3或koh。

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民余洪张驰飞孙剑葛庆杰方传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