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颗粒剂矫味组分配比确定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682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颗粒剂矫味组分配比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中药颗粒剂包括干膏粉、甜味剂、酸味剂、苦味阻滞剂以及芳香剂,所述甜味剂为0.7%甜菊糖苷,所述酸味剂为0.5%L‑苹果酸,所述苦味阻滞剂为0.06%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NHDC),所述芳香剂为0.3%甜橙香精。中药颗粒剂中加入的矫味配方包括了增甜抑苦的甜味剂,改善涩口感的酸味剂,抑制苦味残留的苦味抑制剂及掩盖气味的芳香剂。通过人工感官评价与电子舌评价相结合,可以克服人工感官评价法的疲劳性、主观性等缺点,又削弱了电子舌智能感官评价法与人体真实感受存在的差异。所得矫味配方可以改善颗粒剂的口感,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食品,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剂矫味组分配比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1、双苓止泻颗粒为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的改良型中药新药,为儿童制剂。具有清热化湿,健脾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脾虚失健所致的小儿腹泻,以及轮状病毒性肠炎。但是该制剂的苦、涩味较重,服用后口中残留明显,在儿童服用药过程中,入口口感不佳导致吞服药困难,造成服药剂量不够,无法起治疗效果;其口感不佳主要源自其处方中黄芩、地榆等成分,因此,通过矫味技术改善制剂口感是双苓止泻颗粒亟待解决的问题。

2、药物口感是药物本身对人体味觉的直接感官刺激,是影响中药口服制剂开发的关键要素之一。中药口服制剂苦味成分复杂且不清晰,以药物苦味为代表的不良口感问题严重限制了中药口服制剂市场占用率及临床效果;其特殊的嗅味和口尝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可接受程度(尤其对味道敏感的儿童患者),阻碍了中药制剂的推广和使用。因此,研究适合中药制剂的矫味技术和评价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中药制剂的临床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中药制剂的传统矫味技术包括添加辅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干膏粉、甜味剂、酸味剂、苦味阻滞剂以及芳香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糖精钠和阿斯巴甜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的浓度为0.05%-0.9%,所述酸味剂的浓度为0.1%-1.0%,所述苦味阻滞剂的浓度为0.02%-0.45%,所述芳香剂的浓度为0.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为0.15%的三氯蔗糖、0.7%或0.9%的甜菊糖苷、0.25%的糖精钠、0.5%的阿斯巴甜中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干膏粉、甜味剂、酸味剂、苦味阻滞剂以及芳香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糖精钠和阿斯巴甜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的浓度为0.05%-0.9%,所述酸味剂的浓度为0.1%-1.0%,所述苦味阻滞剂的浓度为0.02%-0.45%,所述芳香剂的浓度为0.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为0.15%的三氯蔗糖、0.7%或0.9%的甜菊糖苷、0.25%的糖精钠、0.5%的阿斯巴甜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味剂为0.5%的l-苹果酸、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奇男谢佳雨刘世琪罗诗遂万荣国彭涛陈平冉亚东董自亮官柳
申请(专利权)人: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