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5464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包括壳体、制冷平台、压盖、密封盖和收集瓶,所述制冷平台设置在所述壳体和压盖之间,所述密封盖罩设在所述压盖上方且与所述壳体配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制冷芯片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有电源,且所述控制板和所述制冷芯片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制冷芯片的制冷温度;所述制冷平台远离所述压盖的一侧和所述制冷芯片的制冷端抵接;所述制冷平台靠近所述压盖的一侧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收容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连通有微液滴生成单元,另一端为悬空在所述收集瓶内。本技术提供的固化装置的温度稳定性好,且消除了更换制冷剂的不便和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特别涉及一种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微流控技术是在微通道中精确操控和处理微量流体的技术,液滴微流控技术是微流控技术的又一次升级,它是利用几种互不相溶的流体相互剪切,从而高效、高通量地制备粒径均一可控的乳液液滴,再通过各种固化技术制备成微凝胶、微球、或微囊,以具有低凝固点的材料体系制备得到的各种形貌的微液滴,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冷却固化。

2、现有实验操作通常是在制备微液滴之后,将用于收集微液滴的容器置于冰浴中或液氮浴中,由于冰块的融化,需要不断加冰,而且还需要将冰浴装置中的低温水排放掉,如果反应时间比较长,则需要不断地制冰和碎冰,温度稳定性差,操作繁琐。使用液氮做冷浴,由于液氮挥发太快,会导致体系温度不稳定,需经常添加液氮,操作繁琐,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该固化装置的温度稳定性好,且消除了更换制冷剂的不便和危险性。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包括壳体、制冷平台、压盖、密封盖和收集瓶,所述制冷平台设置在所述壳体和压盖之间,所述密封盖罩设在所述压盖上方且与所述壳体配接;

4、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制冷芯片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有电源,且所述控制板和所述制冷芯片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制冷芯片的制冷温度;

5、所述制冷平台远离所述压盖的一侧和所述制冷芯片的制冷端抵接;所述制冷平台靠近所述压盖的一侧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收容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连通有微液滴生成单元,另一端悬空在所述收集瓶内。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方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制冷平台和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制冷平台固定容纳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压盖与所述安装架配接用于封盖所述制冷平台。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还开设有出口槽和多个进口槽,所述出口槽和进口槽均用于收纳所述导管。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的一端对应着所述出口槽、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瓶的正上方,所述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通孔悬空在所述收集瓶内。

10、进一步的,所述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吸热件、水冷件和循环泵,所述吸热件和水冷件之间通过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连通,所述吸热件的一端与所述制冷芯片的散热端抵接,所述水冷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制冷液在所述循环泵的驱动下在所述吸热件和水冷件之间循环流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方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吸热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和安装架之间,且所述吸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抵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进水管道穿过的进水口以及供所述出水管道穿过的出水口。

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多个散热孔用于排出所述壳体内的热量。

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设有冷凝水存储腔,所述冷凝水存储腔的上端通过冷凝管连通所述沟槽、所述冷凝水存储腔的下端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连通所述冷凝水存储腔和外部大气。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6、1、通过控制板控制制冷芯片产生固定的冷却温度,温度稳定性好,且消除了更换制冷剂的不便和危险性。

17、2、通过设置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吸热件、水冷件和循环泵,吸热件和水冷件之间通过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连通,吸热件的一端与制冷芯片的散热端抵接,水冷件设置在壳体的外侧,制冷液在循环泵的驱动下在吸热件和水冷件之间循环流动,将制冷芯片的散热端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吸热件,吸热件上的热量通过制冷液带到水冷件进行降温,制冷液循环往复,提高散热效果,避免壳体内的热量过高从而带来危险。

18、3、通过设置冷凝水存储腔,冷凝水存储腔的上端通过冷凝管连通沟槽、冷凝水存储腔的下端设置有排放口,排放口连通冷凝水存储腔和外部大气,沟槽内的冷凝水通过冷凝管流至冷凝水存储腔,最终通过排放口排出壳体外,避免冷凝水的积水过多影响制冷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制冷平台(3)、压盖(4)、密封盖(5)和收集瓶(6),所述制冷平台(3)设置在所述壳体(2)和压盖(4)之间,所述密封盖(5)罩设在所述压盖(4)上方且与所述壳体(2)配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方固定有安装架(20),所述制冷平台(3)和所述安装架(2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0)开设有容纳槽(200),所述制冷平台(3)固定容纳在所述容纳槽(200)中,所述压盖(4)与所述安装架(20)配接用于封盖所述制冷平台(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0)上还开设有出口槽(201)和多个进口槽(202),所述出口槽(201)和进口槽(202)均用于收纳所述导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外侧固定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开设有限位通孔(100),所述限位通孔(100)的一端对应着所述出口槽(201)、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瓶(6)的正上方,所述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通孔(100)悬空在所述收集瓶(6)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11),所述散热装置(11)包括吸热件(110)、水冷件(111)和循环泵(112),所述吸热件(110)和水冷件(111)之间通过进水管道(113)和出水管道(114)连通,所述吸热件(110)的一端与所述制冷芯片(7)的散热端(71)抵接,所述水冷件(111)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外侧,制冷液在所述循环泵(112)的驱动下在所述吸热件(110)和水冷件(111)之间循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方固定有支撑架(28),所述支撑架(28)和所述安装架(20)固定连接,所述吸热件(11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8)和安装架(20)之间,且所述吸热件(11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28)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供所述进水管道(113)穿过的进水口(25)以及供所述出水管道(114)穿过的出水口(2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设置多个散热孔(27)用于排出所述壳体(2)内的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空间(21)设有冷凝水存储腔(22),所述冷凝水存储腔(22)的上端通过冷凝管(23)连通所述沟槽(30)、所述冷凝水存储腔(22)的下端设置有排放口(24),所述排放口(24)连通所述冷凝水存储腔(22)和外部大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制冷平台(3)、压盖(4)、密封盖(5)和收集瓶(6),所述制冷平台(3)设置在所述壳体(2)和压盖(4)之间,所述密封盖(5)罩设在所述压盖(4)上方且与所述壳体(2)配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方固定有安装架(20),所述制冷平台(3)和所述安装架(2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0)开设有容纳槽(200),所述制冷平台(3)固定容纳在所述容纳槽(200)中,所述压盖(4)与所述安装架(20)配接用于封盖所述制冷平台(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0)上还开设有出口槽(201)和多个进口槽(202),所述出口槽(201)和进口槽(202)均用于收纳所述导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外侧固定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开设有限位通孔(100),所述限位通孔(100)的一端对应着所述出口槽(201)、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瓶(6)的正上方,所述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通孔(100)悬空在所述收集瓶(6)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低温固化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11),所述散热装置(11)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坤云李金虎郑永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永康乐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