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收集的灌注桩孔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515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0
本技术涉及灌注桩孔清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收集的灌注桩孔清淤装置,包括吊装板以及收集筒,收集筒内转动穿设有转轴,转轴位于收集筒内的部分套设有螺旋收集叶片,转轴靠近收集筒底端的位置处套设有绞盘架,转轴底端连接有连接盘,连接盘底端第一刀片,收集筒外周侧壁底侧可拆卸套设有外固环,外固环外周侧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刀片,收集筒顶面连接有吸淤管。本技术通过转轴带动第一刀片、绞盘架以及螺旋收集叶片同步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刀片对沉积在底部的淤泥混合物进行刮除打散,并通过绞盘架将刮除打散的淤泥混合物吸入收集筒内,同时通过螺旋收集叶片向上不断输送淤泥混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灌注桩孔清淤,具体涉及一种可自收集的灌注桩孔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1、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在进行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孔内部会残留有一些由地质淤泥、杂质以及泥浆水等组成的淤泥混合物,若不及时清理,在后期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淤泥混合物混入混凝土中会影响桩体的质量,因此灌注桩孔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进行一次淤泥清除处理,应用到一种灌注桩孔清淤装置。

2、灌注桩孔内的淤泥混合物往往沉积在灌注桩孔底部,也会有部分干燥后附着在灌注桩孔内壁,然后现有的灌注桩孔清淤装置在深入灌注桩孔清淤的过程中,往往只针对沉积在底部的淤泥混合物进行刮除打散,并未针对部分干燥后附着在灌注桩孔内壁的淤泥混合物进行刮除清理,导致灌注桩孔内壁清淤不彻底,影响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同时在清淤的过程中并未进行及时的同步自动收集,可能需要额外的吸淤设备对刮除打散的淤泥混合物进行后续收集,使得清淤工序变多。

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自收集的灌注桩孔清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收集的灌注桩孔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板(1)以及纵向滑动设置于吊装板(1)下方且底端为开放端的收集筒(7),所述收集筒(7)内转动穿设有转轴(6),所述转轴(6)位于收集筒(7)内的部分套设有可向上输送淤泥的螺旋收集叶片(8),所述转轴(6)靠近收集筒(7)底端的位置处套设有绞盘架(9),所述绞盘架(9)外周侧壁与收集筒(7)内周侧壁转动抵接,所述转轴(6)底端连接有连接盘(11),所述连接盘(11)底端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有多个可对灌注桩孔底面淤泥进行刮除的第一刀片(15),所述收集筒(7)外周侧壁底侧可拆卸套设有外固环(18),所述外固环(18)外周侧壁间隔设置有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收集的灌注桩孔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板(1)以及纵向滑动设置于吊装板(1)下方且底端为开放端的收集筒(7),所述收集筒(7)内转动穿设有转轴(6),所述转轴(6)位于收集筒(7)内的部分套设有可向上输送淤泥的螺旋收集叶片(8),所述转轴(6)靠近收集筒(7)底端的位置处套设有绞盘架(9),所述绞盘架(9)外周侧壁与收集筒(7)内周侧壁转动抵接,所述转轴(6)底端连接有连接盘(11),所述连接盘(11)底端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有多个可对灌注桩孔底面淤泥进行刮除的第一刀片(15),所述收集筒(7)外周侧壁底侧可拆卸套设有外固环(18),所述外固环(18)外周侧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可对灌注桩孔侧壁淤泥进行刮除的第二刀片(19),所述收集筒(7)顶面连接有吸淤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收集的灌注桩孔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纵向转动贯穿收集筒(7)顶端,且所述转轴(6)底端设置有可驱动其转动的电机(5),所述电机(5)顶端连接有滑板(4),所述吸淤管(20)向上贯穿滑板(4)并延伸至滑板(4)上方。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铁雷杨磊朱丽娟李鹏王正元卢旭东浦雪松陈曦邢健民侯畅郭超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