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20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顶面中部成型有下弧形凹槽,上支架的底面中部成型有上弧形凹槽,上支架的底面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向上延伸的上通槽,下支架的顶面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向下延伸的下通槽,上通槽与上弧形凹槽相通,下通槽与下弧形凹槽相通;它以气囊作为减震件,其变形范围大,其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形状来对不同方向传递的振动进行衰减,实现减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五件配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减震支架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目前的船舶上的安装管路均采用固定支架进行减振,而固定支架一般是由两个夹持块通过螺栓固定,将管体夹持在两个夹持块实现固定支撑,其一般是硬连接,减震效果有限;

2、而为了提高其减震效果,一些方式是在两个夹持块的夹持面上固定有橡胶弹性层,以进行减震,但其一般只对径向振动起到减震效果,而且其变形度有限,即可以减振的振动量有限,对于过大的振动,其减振能力相当有限,而船舶中有很多不同频率成分的激励源,即不同方向传递过来的振动,其振动大小也不相同,此时,橡胶弹性层就无法满足减振的需要,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支架,它以气囊作为减震件,其变形范围大,其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形状来对不同方向传递的振动进行衰减,实现减振。

2、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3、一种减震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顶面中部成型有下弧形凹槽,上支架的底面中部成型有上弧形凹槽,上支架的底面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向上延伸的上通槽,下支架的顶面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向下延伸的下通槽,上通槽与上弧形凹槽相通,下通槽与下弧形凹槽相通;

4、环形状的气囊处于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中,气囊的中部通孔中插套有管体;

5、所述气囊的顶面中部通接有的进气连接管插套在上弧形凹槽的顶面中部成型的向上延伸的通孔中,进气连接管的顶端伸出上支架的顶面并螺接有帽盖。

6、所述帽盖的顶板中部成型有中心竖直通孔,竖直检测杆插套在中心竖直通孔中,竖直检测杆的底端穿过中心竖直通孔的底端并伸入进气连接管的顶部中,竖直检测杆的底端成型有外径大于竖直检测杆的圆形底板部,圆形底板部的顶面覆盖中心竖直通孔。

7、所述竖直检测杆的中部处于帽盖的上方,竖直检测杆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外套体,外套体插套在帽盖的上部处,外套体的底端内侧壁上固定有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的内侧壁紧贴帽盖的外侧壁。

8、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

9、1、它以气囊作为减震件,其变形范围大,其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形状来对不同方向传递的振动和不同大小的振动进行衰减,实现减振。

10、2、它的进气连接管上的帽盖上设有竖直检测杆,其可以通过竖直检测杆的升降,了解气囊中的气体量和气压,根据需要对气囊进行充气,保证气囊的减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支架,包括上支架(10)和下支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0)的顶面中部成型有下弧形凹槽(21),上支架(10)的底面中部成型有上弧形凹槽(11),上支架(10)的底面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向上延伸的上通槽(12),下支架(20)的顶面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向下延伸的下通槽(22),上通槽(12)与上弧形凹槽(11)相通,下通槽(22)与下弧形凹槽(2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40)的顶板中部成型有中心竖直通孔(41),竖直检测杆(50)插套在中心竖直通孔(41)中,竖直检测杆(50)的底端穿过中心竖直通孔(41)的底端并伸入进气连接管(31)的顶部中,竖直检测杆(50)的底端成型有外径大于竖直检测杆(50)的圆形底板部(51),圆形底板部(51)的顶面覆盖中心竖直通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底板部(51)的顶面固定有环形弹性密封垫(52),环形弹性密封垫(52)的顶面压靠在帽盖(40)的顶板的底面上并覆盖中心竖直通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检测杆(50)的中部处于帽盖(40)的上方,竖直检测杆(50)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外套体(53),外套体(53)插套在帽盖(40)的上部处,外套体(53)的底端内侧壁上固定有环形密封圈(54),环形密封圈(54)的内侧壁紧贴帽盖(40)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40)的中部外侧壁上成型有限位块(42),外套体(53)的底端对着限位块(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0)和下支架(20)均为矩形块体,上支架(10)和下支架(20)的左部和右部的前部和后部均成型有上下对应的竖直通孔(14),固定螺栓(1)的螺杆部插套在上下对应的两个竖直通孔(14)中,固定螺栓(1)的螺杆部的底端伸出下支架(20)的底面并螺接在下方的连接板(60)上,固定螺栓(1)的顶端转动部的底面压靠在上支架(10)的顶面上,上支架(10)的底面压靠在下支架(20)的顶面上,下支架(20)的底面压靠在连接板(60)的顶面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支架,包括上支架(10)和下支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0)的顶面中部成型有下弧形凹槽(21),上支架(10)的底面中部成型有上弧形凹槽(11),上支架(10)的底面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向上延伸的上通槽(12),下支架(20)的顶面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向下延伸的下通槽(22),上通槽(12)与上弧形凹槽(11)相通,下通槽(22)与下弧形凹槽(2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40)的顶板中部成型有中心竖直通孔(41),竖直检测杆(50)插套在中心竖直通孔(41)中,竖直检测杆(50)的底端穿过中心竖直通孔(41)的底端并伸入进气连接管(31)的顶部中,竖直检测杆(50)的底端成型有外径大于竖直检测杆(50)的圆形底板部(51),圆形底板部(51)的顶面覆盖中心竖直通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底板部(51)的顶面固定有环形弹性密封垫(52),环形弹性密封垫(52)的顶面压靠在帽盖(40)的顶板的底面上并覆盖中心竖直通孔(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星庄誉陈轩晗刘晓隆费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燃拓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