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18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电池基片和栅线结构,栅线结构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栅线,多根第一栅线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栅线具有相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第一方向,第一区域至少位于第一栅线的一端;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区域远离第二区域的一侧具有第一宽度d<subgt;1</subgt;,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接的一侧具有第二宽度d<subgt;2</subgt;,d<subgt;1</subgt;>d<subgt;2</subgt;;在第二方向上,第二区域具有第三宽度d<subgt;3</subgt;,d<subgt;2</subgt;≥d<subgt;3</subgt;;在第一栅线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第一区域具有第一长度L<subgt;1</subgt;,1mm≤L<subgt;1</subgt;≤50mm。本申请可以增大第一栅线与太阳能电池基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太阳能电池的接触电阻,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1、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包括气相沉积,在制作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硅基底上形成一些膜层,例如钝化膜、减反射膜、非晶硅/多晶硅膜层等等。在沉积过程中,硅基底的另一面,即非目标沉积面上也会生长所沉积的薄膜,这种现象称为绕镀。当绕镀发生在非目标沉积面的边缘位置时,会导致硅基底边缘位置的膜层偏厚,从而导致边缘位置在形成栅线后会出现栅线浆料与硅基底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用于增大第一栅线与太阳能电池基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太阳能电池的接触电阻,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电池基片和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基片表面的栅线结构,栅线结构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栅线,多根第一栅线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3、第一栅线具有相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第一方向,第一区域至少位于第一栅线的一端;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区域远离第二区域的一侧具有第一宽度d1,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接的一侧具有第二宽度d2,d1>d2;在第二方向上,第二区域具有第三宽度d3,d2≥d3;

4、在第一栅线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第一区域具有第一长度l1,1mm≤l1≤50mm。

5、可选地,其中:

6、第一宽度d1的取值范围为:15μm≤d1≤60μm;第三宽度d3的取值范围为:15μm≤d3≤40μm。

7、可选地,其中:

8、沿第一区域指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第一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由第一宽度d1逐渐减小至第二宽度d2。

9、可选地,其中:

10、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端部相连的子区域,沿第一区域指向第二区域的方向,靠近第二区域的子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远离第二区域的子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11、可选地,其中:

12、子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在同一第一区域内,任意两个相邻的子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差为2μm~15μm;每个子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μm~60μm。

13、可选地,其中:

14、栅线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栅线,太阳能电池基片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条侧边,第二栅线设置于侧边与最靠近相应侧边的第一栅线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第二栅线具有第四宽度d4,d4>d3,15μm≤d4≤60μm。

15、可选地,其中:

16、栅线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二栅线,多根第二栅线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沿侧边指向最靠近相应侧边的第一栅线的方向,不同第二栅线的第四宽度d4逐渐减小。

17、可选地,其中:

18、在太阳能电池的一条侧边位置处,栅线结构包括3~30根第二栅线。

19、可选地,其中:

20、太阳能电池基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栅线结构设置于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

2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包括电池串,电池串由多个如第一方面所描述的太阳能电池电连接形成。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23、沿第二方向,第一宽度d1大于第二宽度d2,第二宽度d2大于等于第三宽度d3,使得第一栅线在端部的宽度大于在中间位置的宽度。在太阳能电池基片的边缘位置存在绕镀现象时,栅线结构与太阳能电池基片之间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通过增大第一栅线端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增大第一栅线的端部与太阳能电池基片边缘位置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第一栅线与太阳能电池基片之间的接触电阻,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同时,第一区域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l1,第一长度l1的取值范围在1mm~50mm之间,若第一长度l1小于1mm,则难以实现增大第一栅线与太阳能电池基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的目的,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若第一长度l1大于50mm,则当第一栅线位于太阳能电池的向光面时,第一栅线遮光较多,可能会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24、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2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电池基片和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基片表面的栅线结构,所述栅线结构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栅线,多根所述第一栅线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度d1的取值范围为:15μm≤d1≤60μm;所述第三宽度d3的取值范围为:15μm≤d3≤4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由第一宽度d1逐渐减小至第二宽度d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端部相连的子区域,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在同一所述第一区域内,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差为2μm~15μm;每个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μm~6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栅线,所述太阳能电池基片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条侧边,所述第二栅线设置于所述侧边与最靠近相应所述侧边的所述第一栅线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栅线具有第四宽度d4,d4>d3,15μm≤d4≤6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结构还包括多根所述第二栅线,多根所述第二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沿所述侧边指向最靠近相应所述侧边的所述第一栅线的方向,不同所述第二栅线的第四宽度d4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一条所述侧边位置处,所述栅线结构包括3~30根第二栅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基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栅线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电池串,所述电池串由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电连接形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电池基片和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基片表面的栅线结构,所述栅线结构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栅线,多根所述第一栅线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度d1的取值范围为:15μm≤d1≤60μm;所述第三宽度d3的取值范围为:15μm≤d3≤4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由第一宽度d1逐渐减小至第二宽度d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端部相连的子区域,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在同一所述第一区域内,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差为2μm~15μm;每个所述子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峰周静张宁邱彦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