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671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该后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后框与显示器支架通过螺丝进行安装的方式,不仅会降低后框的强度,而且操作繁琐,可能出现螺丝滑丝和螺纹安装孔内螺纹损坏的现象,进而造成后框损坏的技术问题,该后框包括安装于显示器中框背面的显示器后框,显示器后框的背面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显示器后框的背面且位于连接座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安装有插接板,插接板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板,接口模块的内侧安装有接口面板,与现有的超薄显示器后框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能够提升超薄显示器后框的整体便捷性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显示器,具体涉及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


技术介绍

1、显示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广大的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显示器的快速发展及不断更新,人们对显示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催生型号众多的显示器型号,其中就包含超薄显示器。

2、现有的超薄显示器其包含:液晶面板、中框、后框以及显示器支架,其中液晶面板安装在中框上,后壳与中框连接,显示器支架则固定安装于后框的背面用于对显示器进行支撑,而现有的后框在于显示器支架进行安装时,显示器支架通过螺丝与后框进行固定安装,这样便需要在后框上开设螺纹安装孔,由于超薄显示器本身较薄,若要在后框上开设螺纹安装孔则会降低后框的强度,同时显示器支架通过螺丝与后框进行固定安装时,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可能出现螺丝滑丝和螺纹安装孔内螺纹损坏的现象,进而造成后框的损坏。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以解决上述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该后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后框与显示器支架通过螺丝进行安装的方式,不仅会降低后框的强度,而且操作繁琐,可能出现螺丝滑丝和螺纹安装孔内螺纹损坏的现象,进而造成后框损坏的技术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该后框包括安装于显示器中框背面的显示器后框,显示器后框的背面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显示器后框的背面且位于连接座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安装有插接板,插接板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板,显示器后框背面的右下角安装有接口模块,接口模块的内侧安装有接口面板。

5、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后框时,先拔动滑柱使得插柱缩进固定筒的内部,进而让出固定板插入的位置,随后再将固定板插入固定槽的内侧,在固定板位于固定槽的内侧时,在弹簧的作用下顶动限位块,使得插柱插入固定板左右两侧的固定孔内,从而完成显示器后框与连接座的快速安装,进而在不影响显示器后框结构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显示器后框与连接座的安装便捷性,在连接座安装完成后通过支撑架为显示器提供支撑,同时接口模块通过内侧底端的卡柱以及卡块,分别卡进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内,进而将接口模块安装进安装槽内,当需要对接口模块内接口面板上的接口的布局进行更换活着拓展更多的接口时,只需要将接口模块从显示器后框上进行更换即可,从而不需要对显示器后框进行更换,进而提高了显示器后框的实用性。

6、优选地,显示器后框背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多组散热槽,多组散热槽位于显示器后框背面的上下两端等间距分布。

7、进一步的,连接座底端与支撑架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左右两端均于连接槽转动连接。

8、更进一步的,连接板、插接板和固定板成一体式结构设计,连接板与显示器后框的背面固定连接,连接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加强块,多组加强块位于连接板的背面等间距分布,连接座内部与插接板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插接槽,连接座内部与固定板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槽。

9、更进一步的,连接座的内部且位于固定槽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滑柱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柱,固定板左右两侧与插柱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孔,滑柱的外侧且位于固定筒内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固定筒的内部且位于滑柱的外侧套设有弹簧。

10、更进一步的,显示器后框背面与接口模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接口模块内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柱,安装槽内侧与卡柱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卡槽,接口模块内侧的顶端安装有卡块,安装槽内侧与卡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卡槽。

11、(3)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技术的后框通过连接板、插接板、固定板与连接座的配合设计,先拔动滑柱使得插柱缩进固定筒的内部,进而让出固定板插入的位置,随后再将固定板插入固定槽的内侧,在固定板位于固定槽的内侧时,在弹簧的作用下顶动限位块,使得插柱插入固定板左右两侧的固定孔内,从而完成显示器后框与连接座的快速安装,进而在不影响显示器后框结构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显示器后框与连接座的安装便捷性。

14、2、本技术的后框通过接口模块的设计,接口模块通过内侧底端的卡柱以及卡块,分别卡进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内,进而将接口模块安装进安装槽内,当需要对接口模块内接口面板上的接口的布局进行更换活着拓展更多的接口时,只需要将接口模块从显示器后框上进行更换即可,从而不需要对显示器后框进行更换,进而提高了显示器后框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该后框包括安装于显示器中框(1)背面的显示器后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后框(2)的背面安装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4),所述显示器后框(2)的背面且位于连接座(4)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安装有插接板(6),所述插接板(6)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板(7),所述显示器后框(2)背面的右下角安装有接口模块(8),所述接口模块(8)的内侧安装有接口面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后框(2)背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多组散热槽(201),多组所述散热槽(201)位于显示器后框(2)背面的上下两端等间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底端与支撑架(3)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401),所述支撑架(3)的顶端安装有连接轴(402),所述连接轴(402)的左右两端均于连接槽(40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插接板(6)和固定板(7)成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连接板(5)与显示器后框(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加强块(501),多组所述加强块(501)位于连接板(5)的背面等间距分布,所述连接座(4)内部与插接板(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插接槽(502),所述连接座(4)内部与固定板(7)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的内部且位于固定槽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筒(403),所述固定筒(4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404),所述滑柱(404)靠近固定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柱(405),所述固定板(7)左右两侧与插柱(40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孔(406),所述滑柱(404)的外侧且位于固定筒(403)内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07),所述固定筒(403)的内部且位于滑柱(404)的外侧套设有弹簧(4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后框(2)背面与接口模块(8)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801),所述接口模块(8)内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安装槽(801)内侧与卡柱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卡槽(802),所述接口模块(8)内侧的顶端安装有卡块(803),所述安装槽(801)内侧与卡块(803)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卡槽(80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该后框包括安装于显示器中框(1)背面的显示器后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后框(2)的背面安装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4),所述显示器后框(2)的背面且位于连接座(4)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安装有插接板(6),所述插接板(6)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板(7),所述显示器后框(2)背面的右下角安装有接口模块(8),所述接口模块(8)的内侧安装有接口面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后框(2)背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多组散热槽(201),多组所述散热槽(201)位于显示器后框(2)背面的上下两端等间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底端与支撑架(3)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401),所述支撑架(3)的顶端安装有连接轴(402),所述连接轴(402)的左右两端均于连接槽(40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显示器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插接板(6)和固定板(7)成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连接板(5)与显示器后框(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孝存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捷圣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