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环、油冷电机和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602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2
本技术涉及导电环、油冷电机和变速器。所述导电环包括本体,本体为中空圆柱体,具有一第一侧壁;多个凸出支撑结构,包括,连接端和末端,连接端与本体一体成型,末端朝向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每个凸出支撑结构还具有至少一个内腔,内腔与本体轴向垂直,内腔经由本体延伸相邻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之间形成通道;导电纤维束,经由内腔容纳。导电环使电驱系统机械摩擦产生的多余电荷及时接地导出,从而有效降低了轴承的电腐蚀影响,提高了轴承的耐久性。另外,相邻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之间形成通道,也称作“过油槽”,辅助导电环与轴承更润滑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频驱动电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导电环、油冷电机和变速器


技术介绍

1、轴承是指支持旋转轴或其他运动体的机械基础零部件,需要复杂的加工工艺支撑。轴承在汽车、高铁、传统机械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以汽车行业为例,近年来,汽车行业的轴承消费量在轴承行业总量中占比42.10%。汽车轴承的应用部位主要是发动机、传动系统、电驱系统、转向系统、辅助部件等。

2、其中,传动系统、电驱系统或伺服电机对轴承有较高的要求。

3、对于汽车轴承,电腐蚀问题在传动系统或电驱系统发展中不可避免。在传统400v电驱系统内,钢球轴承电腐蚀已经非常普遍;而在800v高压系统中,随着sic基材逆变器被大规模使用,高压和高开关频率会进一步加剧电腐蚀的发生。

4、为了解决电腐蚀问题,部分汽车的轴承外安装了带有纤维束的导电环。汽车的传动系统或电驱系统用于带动轴承转动,导电环的导电纤维束将传动系统或电驱系统的电荷接地导出。

5、现有的导电环,考虑到纤维柔软,太长会使导电效果变差,所以导电环内径距离轴表面非常近,而油润滑电机轴上会有大量的油通过,润滑油只能经过轴承和导电环之间的缝隙。随着电机功率越来越大,油量越来越大,导电环和轴承之间过油速度也越来越快,油压增大。过大的油压,使现有导电纤维束浮于机油表面,甚至发生形变,降低导电环的导电性能,并致防护性能下降。

6、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过油量大的导电环,并且不会降低导电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导电环、油冷电机和变速器,通过多个凸出支撑结构内腔伸出的导电纤维束,并在凸出支撑结构之间设置通道,实现降低电腐蚀的同时允许大油量流动。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电环。所述导电环包括:

3、本体,其中,所述本体为中空圆柱体,具有一第一侧壁;

4、多个凸出支撑结构,包括,连接端和末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末端朝向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凸出支撑结构还具有至少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本体轴向垂直,所述内腔经由所述本体延伸,并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第一开口,于所述末端形成第二开口;相邻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之间形成通道;

5、导电纤维束,所述导电纤维束经由所述内腔容纳,并且,所述导电纤维束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由所述第二开口伸出。

6、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环包括多个凸出支撑结构,每个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内腔。

7、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为梯形体或矩形体,轴向长度为0.5mm至15mm。

8、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由所述本体内表面、相邻所述凸出支撑结构的侧面围合形成,且所述凸出支撑结构的侧面和所述本体内表面平滑连接。

9、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纤维束由物理压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内腔,使所述内腔变形,将所述导电纤维束挤紧。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油冷电机,所述电机包括:

11、所述电机具有转动的轴,采用油作为冷却介质,所述电机的轴与机壳之间有一导电环,

12、所述导电环有多个凸出支撑结构,包括,连接端和末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本体形成整体,所述末端朝向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凸出支撑结构还具有至少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本体轴向垂直,所述内腔经由所述本体延伸,并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第一开口,于所述末端形成第二开口;相邻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之间形成通道;

13、导电纤维束,所述导电纤维束经由所述内腔容纳,并且,所述导电纤维束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由所述第二开口伸出。

14、导电纤维束的伸出端接触电机转动部分,所述导电环的本体固定与电机机壳相连。

15、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

16、包括轴,齿轮和花键,所述轴通过齿轮或花键与电机轴相连;所述变速器上有一导电环。

17、所述导电环有多个凸出支撑结构,包括,连接端和末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本体形成整体,所述末端朝向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凸出支撑结构还具有至少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本体轴向垂直,所述内腔经由所述本体延伸,并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第一开口,于所述末端形成第二开口;相邻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之间形成通道;

18、导电纤维束,所述导电纤维束经由所述内腔容纳,并且,所述导电纤维束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由所述第二开口伸出。

19、所述导电纤维束的伸出端接触变速器转动部分,所述导电环的本体固定与变速器的机壳相连。

20、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导电环、油冷电机和变速器,具有多个凸出支撑结构,其内腔伸出的导电纤维束;并且,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通过物理压接的方式,将导电纤维束固定,使电驱系统机械摩擦产生的多余电荷及时接地导出,从而有效降低了轴承的电腐蚀影响,提高了轴承的耐久性。另外,相邻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之间形成通道,也称作“过油槽”,辅助导电环与轴承更润滑的转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导电环,内圈形成多个通道,润滑油只能经过轴承和导电环之间的通道。随着电机功率越来越大,油量越来越大,导电环和轴承之间过油速度也越来越快,大量快速流动的机油能够及时经过通道,达到分压的效果,保持油压稳定,避免了现有导电环在大油量通过时,导电纤维束浮于机油表面,甚至发生形变的问题。

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包括多个凸出支撑结构,每个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为梯形体或矩形体,轴向长度为0.5mm至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由所述本体内表面、相邻所述凸出支撑结构的侧面围合形成,且所述凸出支撑结构的侧面和所述本体内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束由物理压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内腔,使所述内腔变形,将所述导电纤维束挤紧。

6.一种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电机包括:

7.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包括多个凸出支撑结构,每个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支撑结构为梯形体或矩形体,轴向长度为0.5mm至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士邓满张桂丹王祖平刘焕峰
申请(专利权)人:和骋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