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直通式清灰火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45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20
本技术涉及火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非直通式清灰火道,包括火道主体,该非直通式清灰火道,通过在火道主体的拐弯部位设置有清灰窗,且在火道主体内设置有清灰机构,可以通过对转动轴杆进行转动,来通过牵拉线拉动清灰刮圈进行移动,将火道主体拐角处内壁上的灰尘和积聚物刮下,并将其推至清灰窗位置,然后打开清灰窗便可将灰尘和积聚物清出,使用起来简单方便,能够防止火道的拐角处出现灰尘和积聚物的堆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火道,具体为一种非直通式清灰火道


技术介绍

1、火道是指供火源和燃料通行的通道或管道,火道在工作运行后内部会产生灰尘和积聚物,这时就需要用到清灰杆等清灰工具进行清理。

2、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火道,其结构较为简单,火道的拐角处缺少能够进行清灰的机构,导致火道的拐角处很容易出现灰尘和积聚物的堆积,从而影响到火道的正常运行。

3、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非直通式清灰火道,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火道,其结构较为简单,火道的拐角处缺少能够进行清灰的机构,导致火道的拐角处很容易出现灰尘和积聚物的堆积,从而影响到火道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直通式清灰火道,包括火道主体,所述火道主体的拐弯部位设置有清灰窗,且所述火道主体内设置有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包括转动轴杆和两个清灰组件,两个所述清灰组件对称设置在转动轴杆的两侧,所述转动轴杆与火道主体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杆位于清灰窗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直通式清灰火道,包括火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道主体(1)的拐弯部位设置有清灰窗(2),且所述火道主体(1)内设置有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包括转动轴杆(3)和两个清灰组件(4),两个所述清灰组件(4)对称设置在转动轴杆(3)的两侧,所述转动轴杆(3)与火道主体(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杆(3)位于清灰窗(2)上方,所述转动轴杆(3)上连接有两个限位板(5),且所述转动轴杆(3)的一端连接有把手杆(6),所述清灰组件(4)包括第一挡板(41)和第二挡板(42),所述第一挡板(41)和第二挡板(42)的侧面均设置有安装板(43),且所述第一挡板(41)与第二挡板(42)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直通式清灰火道,包括火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道主体(1)的拐弯部位设置有清灰窗(2),且所述火道主体(1)内设置有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包括转动轴杆(3)和两个清灰组件(4),两个所述清灰组件(4)对称设置在转动轴杆(3)的两侧,所述转动轴杆(3)与火道主体(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杆(3)位于清灰窗(2)上方,所述转动轴杆(3)上连接有两个限位板(5),且所述转动轴杆(3)的一端连接有把手杆(6),所述清灰组件(4)包括第一挡板(41)和第二挡板(42),所述第一挡板(41)和第二挡板(42)的侧面均设置有安装板(43),且所述第一挡板(41)与第二挡板(42)之间连接有弧形限位杆(44),所述弧形限位杆(44)上设置有清灰刮圈(45),所述清灰刮圈(45)上开设有与弧形限位杆(44)滑动连接的滑孔,且所述弧形限位杆(44)上套设有压缩弹簧(46),所述压缩弹簧(46)的一端与第二挡板(42)相接触,且所述压缩弹簧(46)的另一端与清灰刮圈(45)相接触,所述清灰刮圈(45)与转动轴杆(3)之间连接有牵拉线(47),所述第二挡板(42)上开设有与牵拉线(47)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珍珠付传威马文娟马国党李展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瑞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