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拾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和卧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201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和卧具,属于智能床具技术领域。该框架组件包括:设在卧具中部的第一容纳支撑构件设有呈阵列分布的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纳竖直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第一容置槽能够至少容纳第一弹性支撑件的下部和中部,第一弹性支撑件凸出于第一容置槽顶部,第一容置槽开设有供弹性调节连接件经过的第一穿孔。该框架组件通过在第一容纳支撑构件设置呈阵列分布的第一容置槽,当竖直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过度发生变形时可被压缩至第一容置槽内部,第一容置槽对床垫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有效防止床垫发生过度变形,同时对第一弹性支撑件起到保护作用,另外,第一容置槽对竖直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起到竖向导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和卧具,属于智能床具。


技术介绍

1、传统床垫通常采用弹簧或海绵材料作为支撑和缓冲,其结构简单,价格实惠,是传统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具之一,也是大多数人最常用的睡眠工具。智能床垫是采用传统床垫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针对人体睡眠习惯,经过科学组合设计出的床垫。

2、传统床垫的舒适度和支撑性能都比较固定,导致其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缓冲效果,容易引起腰酸背痛等问题。智能床垫能够依据用户需求进行软硬度调节,以及对用户进行按摩等。

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智能气囊床垫,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气囊床垫的压力档位,或者智能气囊床垫感知人体施加的压力并自动地调整床垫压力。然而,由于智能气囊床垫的气囊数量较多,加之床垫表面比较软,长期使用后容易造成床垫变形;并且,由于床垫内部结构复杂,空气循环不畅,容易造成床垫内湿气过大,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该框架组件设置有第一容纳支撑构件,第一容纳支撑构件对应人体的背部和腰部,通过在第一容纳支撑构件设置呈阵列分布的第一容置槽,当竖直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过度发生变形时可被压缩至第一容置槽内部,第一容置槽对床垫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有效防止床垫发生过度变形,同时对第一弹性支撑件起到保护作用,另外,第一容置槽能够对竖直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起到竖向导向作用,防止第一弹性支撑件发生倾斜以致损坏床垫结构。

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该所述卧具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头部、中部、和尾部,包括:

3、设在卧具中部的第一容纳支撑构件,所述第一容纳支撑构件设有呈阵列分布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纳竖直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容置槽能够至少容纳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下部和中部,且第一弹性支撑件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顶部,所述第一容置槽开设有供弹性调节连接件经过的第一穿孔。

4、可选地,至少相邻的两个第一容置槽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容置槽之间具有空气流动空间。

5、可选地,框架组件还包括:

6、设在卧具中部和头部之间的第二容纳支撑构件,所述第二容纳支撑构件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呈条状且用于容纳沿卧具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二容置槽至少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中部和下部,且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凸出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顶部,所述第二容置槽设有供弹性调节连接件经过的第二穿孔。

7、可选地,框架组件还包括:设在卧具中部和尾部之间的第三容纳支撑构件,所述第三容纳支撑构件设有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呈条状且用于容纳沿卧具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三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三容置槽至少能够容纳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的中部和下部,且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凸出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顶部,所述第三容置槽设有供弹性调节连接件经过的第三穿孔。

8、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支撑构件的第二容置槽与第三容纳支撑构件的第三容置槽结构相同。

9、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支撑构件在卧具长度方向至少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容置槽,相邻的两个第二容置槽之间设有空气流动间隙;

10、所述第三容纳支撑构件在卧具长度方向至少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三容置槽,相邻的两个第三容置槽之间设有空气流动间隙。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支撑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容置槽顶部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穿过的孔洞。

12、可选地,在卧具的宽度方向设置两组所述第一容纳支撑构件、两组所述第二容纳支撑构件和两组所述第三容纳支撑构件。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支撑构件、第二容纳支撑构件和第三容纳支撑构件至少相邻的两者之间一体成型设置。

14、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调节卧具,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框架组件。

15、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6、1.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第一容纳支撑构件对应人体的背部和腰部,通过在第一容纳支撑构件设置呈阵列分布的第一容置槽,当竖直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过度发生变形时可被压缩至第一容置槽内部,第一容置槽对床垫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有效防止床垫发生过度变形,同时对第一弹性支撑件起到保护作用,另外第一容置槽,能够对竖直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件起到竖向导向作用,防止第一弹性支撑件发生倾斜损坏床垫结构。

17、2.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至少相邻的两个第一容置槽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可使的相邻的两个第一容置槽之间具有空气流动空间,可促进空气的循环流动,防止床垫内湿气过大,影响其使用效果;同时空气流动空间也可以供弹性调节连接件经过,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18、3.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第二容纳支撑构件和第三容纳支撑构件的设置以支撑对应人体除背部和腰部以外的部位,第二容纳支撑构件和第三容纳支撑构件沿卧具宽度方向设置的条状容置槽,以人体的头部和颈部为例,由于该部位弧度较大,人体在睡觉过程中容易发生侧翻身,条状容置槽能够有效的支撑水平设置的弹性支撑件发生形变,以适应人体的侧翻姿势,同时,当水平设置的弹性支撑件过度发生形变时可被压缩至条状容置槽内部,条状容置槽对床垫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有效防止床垫发生过度变形,同时对条状容置槽起到保护作用。

19、4.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相邻的两个第二容置槽之间设有空气流动间隙和相邻的两个第三容置槽之间设有空气流动间隙,可促进空气的循环流动,防止床垫内湿气过大,影响其使用效果。

20、5.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调节卧具,由于框架组件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床垫发生变形,同时可促进空气的循环流动,防止床垫内湿气过大,影响其使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所述卧具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头部、中部、和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卧具中部和尾部之间的第三容纳支撑构件,所述第三容纳支撑构件设有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呈条状且用于容纳沿卧具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三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三容置槽至少能够容纳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的中部和下部,且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凸出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顶部,所述第三容置槽设有供弹性调节连接件经过的第三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支撑构件的第二容置槽与第三容纳支撑构件的第三容置槽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支撑构件在卧具长度方向至少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容置槽,相邻的两个第二容置槽之间设有空气流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支撑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容置槽顶部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穿过的孔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卧具的宽度方向设置两组所述第一容纳支撑构件、两组所述第二容纳支撑构件和两组所述第三容纳支撑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支撑构件、第二容纳支撑构件和第三容纳支撑构件至少相邻的两者之间一体成型设置。

10.一种智能调节卧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框架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所述卧具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头部、中部、和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卧具中部和尾部之间的第三容纳支撑构件,所述第三容纳支撑构件设有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呈条状且用于容纳沿卧具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三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三容置槽至少能够容纳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的中部和下部,且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凸出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顶部,所述第三容置槽设有供弹性调节连接件经过的第三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调节卧具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支撑构件的第二容置槽与第三容纳支撑构件的第三容置槽结构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拾
申请(专利权)人:李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