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3150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窑炉冷却降温装置。该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包括窑炉主体,冷却进气组件,冷却进气组件设置在窑炉主体的炉膛顶部,且其一端伸出窑炉主体;换热器,换热器设于窑炉主体外侧,且其一端与冷却进气组件伸出窑炉主体的一端连接;回风组件,回风组件设于炉膛底部,且其一端伸出窑炉主体,与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现有窑炉冷却段的换热器的夹层或冷却管道布置在炉膛内部,换热器与炉膛的温差过大,造成的其夹层或冷却管道容易出现冷凝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窑炉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窑炉冷却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正极物料生产制备工艺中,需使用窑炉对物料进行烧结,烧结后需要再使用窑炉的冷却段对物料进行降温。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大部分窑炉冷却段用于冷却换热的换热器的夹层或是冷却管道均分布在炉膛内部,然而物料在烧结过程中产生大量水汽,水汽在相对低温的换热器的夹层或冷却管道上会出现冷凝,并滴入到物料中,导致物料异常,降低物料的品质;除此之外,换热器的夹层或冷却管道上冷凝水还会导致换热器的夹层或冷却管道锈蚀,进而导致换热效率降低,以及窑炉冷却段冷却效果变差,并且锈渣也会掉入物料中,导致产生不良品,降低生产品质。

2、针对相关技术中换热器与炉膛的温差过大造成的其夹层或冷却管道容易出现冷凝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炉冷却降温装置,以解决换热器与炉膛的温差过大造成的其夹层或冷却管道容易出现冷凝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窑炉冷却降温装置。

3、根据本申请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包括:窑炉主体,冷却进气组件,所述冷却进气组件设置在所述窑炉主体的炉膛顶部,且其一端伸出所述窑炉主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窑炉主体外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冷却进气组件伸出所述窑炉主体的一端连接;

4、回风组件,所述回风组件设于所述炉膛底部,且其一端伸出所述窑炉主体,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进气组件包括:冷却进气管,所述冷却进气管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炉膛顶部,且第二部分伸出所述窑炉主体,所述第一部分底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冷却进气孔;第一连接管、进气汇集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且底端与所述进气汇集管的顶端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进气管至少为1个,所述第一连接管至少为1个,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冷却进气管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进气汇集管之间还设有第一手动调节阀,且所述第一手动调节阀数量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数量相同。

8、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进气管表面设有酸洗钝化层。

9、进一步的,所述回风组件包括:冷却回风管,所述冷却回风管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炉膛底部,且第二部分伸出所述窑炉主体,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冷却回风孔;第二连接管、回风汇集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且底端与所述回风汇集管的顶端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回风管至少为1个,所述第二连接管至少为1个,且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冷却回风管连接。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所述换热器通过第三连接管和所述进气汇集管的左端连接,并通过第四连接管和所述回风汇集管的右端连接。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风机、第五连接管,所述循环风机的右端通过第四连接管和换热器连接,且所述循环风机的左端通过第五连接管和回风汇集管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回风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还设有第二手动调节阀,且所述第二手动调节阀数量与所述第二连接管数量相同。

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将换热器设置在炉膛外的方式,通过窑炉主体,冷却进气组件,所述冷却进气组件设置在所述窑炉主体的炉膛顶部,且其一端伸出所述窑炉主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窑炉主体外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冷却进气组件伸出所述窑炉主体的一端连接;回风组件,所述回风组件设于所述炉膛底部,且其一端伸出所述窑炉主体,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达到了大大减小换热器与炉膛的温差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避免冷却管道或夹层与炉膛内温差大导致出现冷凝水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换热器与炉膛的温差过大造成的其夹层或冷却管道容易出现冷凝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气组件包括:冷却进气管,所述冷却进气管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炉膛顶部,且第二部分伸出所述窑炉主体,所述第一部分底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冷却进气孔;第一连接管、进气汇集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且底端与所述进气汇集管的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气管至少为1个,所述第一连接管至少为1个,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冷却进气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进气汇集管之间还设有第一手动调节阀,且所述第一手动调节阀数量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气管表面设有酸洗钝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组件包括:冷却回风管,所述冷却回风管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炉膛底部,且第二部分伸出所述窑炉主体,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冷却回风孔;第二连接管、回风汇集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且底端与所述回风汇集管的顶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风管至少为1个,所述第二连接管至少为1个,且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冷却回风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所述换热器通过第三连接管和所述进气汇集管的左端连接,并通过第四连接管和所述回风汇集管的右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风机、第五连接管,所述循环风机的右端通过第四连接管和换热器连接,且所述循环风机的左端通过第五连接管和回风汇集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风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还设有第二手动调节阀,且所述第二手动调节阀数量与所述第二连接管数量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气组件包括:冷却进气管,所述冷却进气管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炉膛顶部,且第二部分伸出所述窑炉主体,所述第一部分底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冷却进气孔;第一连接管、进气汇集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且底端与所述进气汇集管的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气管至少为1个,所述第一连接管至少为1个,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冷却进气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进气汇集管之间还设有第一手动调节阀,且所述第一手动调节阀数量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气管表面设有酸洗钝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炉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组件包括:冷却回风管,所述冷却回风管的第一部分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浩胡悦朱小映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