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2684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包括分别固定于上部构件底面、下部构件顶面的上连接座、下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的上、下侧分别压设有上摩擦板、下摩擦板,下连接座顶部设有抗剪部,抗剪部上端与下摩擦板底面间隙配合,且抗剪部上端周向设有阻尼层,抗剪部所需的剪断力大于上连接座与上摩擦板、下摩擦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本技术通过分段阻尼特性,可以满足装置日常抗风微动,建筑物经过中大震后,抗风减震/振装置剪断失效,力无法继续传导给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对建筑物或者构造物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结构抗震/振,具体涉及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


技术介绍

1、消能减震技术作为一种被动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近几年来已经逐步应用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所谓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上附加消能减震装置,附加减震装置和结构本身共同承担地震和风振等作用,通过附加减振装置的耗能作用从而减小结构本身的动力响应,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正常使用性等功能要求。

2、目前建筑物或构造物中常用的耗能抗风减震/振装置,只有屈服力和风载荷位移限制要求,仅能解决风载荷微动,在中大震时,超过屈服力或限制位移后,力持续增大,未有剪断结构,使得力传递到建筑物或者构造物上,造成结构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通过分段阻尼特性,可以满足装置日常抗风微动,并有效解决建筑物经过中大震后,抗风减震/振装置剪断失效,避免结构损伤。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3、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包括分别固定于上部构件底面、下部构件顶面的上连接座、下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的上、下侧分别压设有上摩擦板、下摩擦板,下连接座顶部设有抗剪部,抗剪部上端与下摩擦板底面间隙配合,且抗剪部上端周向设有阻尼层,抗剪部所需的剪断力大于上连接座与上摩擦板、下摩擦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4、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连接座、下连接座分别固定在建筑物或者构造物的上部构件底面、下部构件顶面,上摩擦板、下摩擦板分别压设在上连接座上、下侧,外力克服上摩擦板、下摩擦板与上连接座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后,上连接座可以与两摩擦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实现滑动耗能,阻尼层设置于抗剪部上端周向,阻尼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外力大于抗剪部的抗剪力后便会被剪断,第一阶段:日常工况下抗风,减小风荷载微振,抗风减震/振装置处于弹性阶段,阻尼层提供弹性位移以及弹性阻尼力;第二阶段:在小震下,抗风减震/振装置通过上连接座与上摩擦板、下摩擦板之间的摩擦阻尼耗能;第三阶段:在中震下,位移达到设防小震位移后,当地震力大于抗剪部的设计剪断力后,装置的抗剪部剪断,装置失效,力无法继续传导给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对建筑物或者构造物起到保护作用。

5、进一步的,所述抗剪部为卡榫,卡榫由榫头及榫杆构成,榫杆下端与下连接座一体成形,榫杆上端与榫头一体成形,榫头与下摩擦板底部间隙配合。

6、进一步的,所述榫头与榫杆之间设有抗剪段,抗剪段的直径小于榫头、榫杆的直径。

7、进一步的,所述榫头与榫杆之间通过抗剪螺栓或者抗剪销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下摩擦板底面中部位置设有与榫头适配的卡槽,阻尼层位于卡槽内。

9、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座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盆腔,上摩擦板位于盆腔内且底面与盆腔底壁接触,上摩擦板、下摩擦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锁紧并压设在盆腔底壁与上连接座底面之间,盆腔底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侧壁与连接螺栓之间具有允许上连接座横向滑动的间隙。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摩擦板底面、下摩擦板顶面均焊接有黄铜板,盆腔底壁、上连接座底面均焊接有不锈钢板。

11、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座顶面设有位于上部构件内的上预埋板,下连接座底面设有位于下部构件内的下预埋板。

12、进一步的,所述上预埋板顶面连接有位于上部构件内的上预埋套筒,下预埋板底面连接有位于下部构件内的下预埋套筒,上预埋套筒与上部构件内的锚杆连接,下预埋套筒与下部构件内的锚杆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上预埋套筒内连接有用于将上连接座固定在上部构件底面的上锚固螺栓,下预埋套筒内连接有用于将下连接座固定在下部构件顶面的下锚固螺栓。

14、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15、1、本技术中,抗风减震/振装置在具体应用时,第一阶段:日常工况下抗风,减小风荷载微振,抗风减震/振装置处于弹性阶段,阻尼层提供弹性位移以及弹性阻尼力;第二阶段:在设防小震下,抗风减震/振装置通过上连接座与上摩擦板、下摩擦板之间的摩擦阻尼耗能;第三阶段:在中震下,位移达到设防小震位移后,当地震力大于抗剪部的设计剪断力后,装置的抗剪部剪断,装置失效,力无法继续传导给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对建筑物或者构造物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通过分段阻尼特性,可以满足装置日常抗风微动,并有效解决建筑物经过设防小震后,抗风减震/振装置剪断失效,有效降低装置更换频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包括分别固定于上部构件底面、下部构件顶面的上连接座(2)、下连接座(2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2)的上、下侧分别压设有上摩擦板(11)、下摩擦板(7),下连接座(23)顶部设有抗剪部(14),抗剪部(14)上端与下摩擦板(7)底面间隙配合,且抗剪部(14)上端周向设有阻尼层(15),抗剪部(14)所需的剪断力大于上连接座(2)与上摩擦板(11)、下摩擦板(7)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部(14)为卡榫,卡榫由榫头(16)及榫杆(18)构成,榫杆(18)下端与下连接座(23)一体成形,榫杆(18)上端与榫头(16)一体成形,榫头(16)与下摩擦板(7)底部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16)与榫杆(18)之间设有抗剪段(17),抗剪段(17)的直径小于榫头(16)、榫杆(1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16)与榫杆(18)之间通过抗剪螺栓(22)或者抗剪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摩擦板(7)底面中部位置设有与榫头(16)适配的卡槽(21),阻尼层(15)位于卡槽(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2)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盆腔(9),上摩擦板(11)位于盆腔(9)内且底面与盆腔(9)底壁接触,上摩擦板(11)、下摩擦板(7)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0)锁紧并压设在盆腔(9)底壁与上连接座(2)底面之间,盆腔(9)底壁上开设有通孔(8),通孔(8)侧壁与连接螺栓(10)之间具有允许上连接座(2)横向滑动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摩擦板(11)底面、下摩擦板(7)顶面均焊接有黄铜板(19),盆腔(9)底壁、上连接座(2)底面均焊接有不锈钢板(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2)顶面设有位于上部构件内的上预埋板(1),下连接座(23)底面设有位于下部构件内的下预埋板(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埋板(1)顶面连接有位于上部构件内的上预埋套筒(13),下预埋板(4)底面连接有位于下部构件内的下预埋套筒(6),上预埋套筒(13)与上部构件内的锚杆(12)连接,下预埋套筒(6)与下部构件内的锚杆(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埋套筒(13)内连接有用于将上连接座(2)固定在上部构件底面的上锚固螺栓(3),下预埋套筒(6)内连接有用于将下连接座(23)固定在下部构件顶面的下锚固螺栓(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包括分别固定于上部构件底面、下部构件顶面的上连接座(2)、下连接座(2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2)的上、下侧分别压设有上摩擦板(11)、下摩擦板(7),下连接座(23)顶部设有抗剪部(14),抗剪部(14)上端与下摩擦板(7)底面间隙配合,且抗剪部(14)上端周向设有阻尼层(15),抗剪部(14)所需的剪断力大于上连接座(2)与上摩擦板(11)、下摩擦板(7)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部(14)为卡榫,卡榫由榫头(16)及榫杆(18)构成,榫杆(18)下端与下连接座(23)一体成形,榫杆(18)上端与榫头(16)一体成形,榫头(16)与下摩擦板(7)底部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16)与榫杆(18)之间设有抗剪段(17),抗剪段(17)的直径小于榫头(16)、榫杆(1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16)与榫杆(18)之间通过抗剪螺栓(22)或者抗剪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摩擦板(7)底面中部位置设有与榫头(16)适配的卡槽(21),阻尼层(15)位于卡槽(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型弹塑性分级减震/振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大成邹贻军张兴邓宇董惠猛蒲毅
申请(专利权)人: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