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和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49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9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和反应釜,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管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管的内部设置有限流机构,所述第二排放管的上部分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排放管的下部分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本技术中,当蛟龙进行转动的时候,能对污泥进行排出,增加排放效率,并且能对第二排放管的内壁进行持续的刮除粘连在第二排放管内壁上的污泥,进而保证在排出废料的同时,减少了第二排放管出料的时候堵塞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中和反应釜


技术介绍

1、重金属废水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重金属(如含镉、镍、汞、锌等)废水是对一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其水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废水中的重金属一般不能分解破坏,只能转移其存在位置和转变其物化形态。形成新的重金属浓缩产物尽量回收利用或加以无害化处理,目前,在对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时,将待处理的重金属废水加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加入添加剂,利用添加剂与反应釜中的重金属废水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反应后的金属污泥会沉淀在反应釜的底部。

2、当对反应釜中的污泥排出时,存在着污泥堵塞的风险,而一旦出现这种想象,一种方法是高水压进行冲洗处污泥,另一种则是由人工来疏通管路,比较的麻烦,而且反应釜在加入添加剂时,添加剂并不能均匀的与废水接触,从而容易导致反应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和反应釜,旨在改善当对反应釜中的污泥排出时,存在着污泥堵塞的风险,而一旦出现这种想象,一种方法是高水压进行冲洗处污泥,另一种则是由人工来疏通管路,比较的麻烦,而且反应釜在加入添加剂时,添加剂并不能均匀的与废水接触,从而容易导致反应不完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和反应釜,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管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管的内部设置有限流机构,所述第二排放管的上部分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排放管的下部分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蛟龙,所述第二排放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环相啮合。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的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的内部。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限流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第二排放管的一侧内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箱体的内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架,两个所述第三支架之间均匀的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两个所述第三支架的之间均匀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第一刮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片。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扇叶。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一转轴的下部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板。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箱体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箱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排放管内的限流机构的打开来对反应后的金属污泥进行排放,通过第一电机、第一齿轮、齿环相互配合,使得连接套在第二排放管内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二支架所固定连接的连接杆的一端在第一支架内进行转动,从而让连接杆上的蛟龙进行转动,当蛟龙进行转动的时候,能对污泥进行排出,增加排放效率,并且能对第二排放管的内壁进行持续的刮除粘连在第二排放管内壁上的污泥,进而保证在排出废料的同时,减少了第二排放管出料的时候堵塞情况。

21、2、本技术中,通过第二电机的驱动第三转轴进行转动,进而让第一转轴两端所设置第三支架进行转动,此时在两个第三支架的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来对箱体内壁进行持续的清洁,避免反应后的金属污泥附着在箱体的内壁,并在第一刮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片,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二齿轮来驱动第三齿轮内的第二转轴进行转动,进而让扇叶进行转动,当挡片进行转动与扇叶进行相互配合从而方便添加剂更好的与重金属废水混合反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和反应釜,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放管(2),所述第一排放管(2)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放管(3),所述第一排放管(2)的内部设置有限流机构,所述第二排放管(3)的上部分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4),所述第二排放管(3)的下部分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套(5),所述连接套(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6),所述连接套(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齿环(11),所述第二支架(6)与第一支架(4)的之间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蛟龙(8),所述第二排放管(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2)与齿环(11)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4)的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机构包括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一侧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4),所述固定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16),所述卡块(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螺纹连接在第二排放管(3)的一侧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8),所述第一转轴(18)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架(19),两个所述第三支架(19)之间均匀的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20),两个所述第三支架(19)的之间均匀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片(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8)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转轴(2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5),所述第二齿轮(24)与第三齿轮(25)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22)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扇叶(2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8)的下部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6),所述连接板(26)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板(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箱体(1)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箱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和反应釜,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放管(2),所述第一排放管(2)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放管(3),所述第一排放管(2)的内部设置有限流机构,所述第二排放管(3)的上部分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4),所述第二排放管(3)的下部分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套(5),所述连接套(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6),所述连接套(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齿环(11),所述第二支架(6)与第一支架(4)的之间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蛟龙(8),所述第二排放管(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2)与齿环(11)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4)的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机构包括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一侧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4),所述固定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16),所述卡块(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金星王伟苗惠关庆君
申请(专利权)人:通辽市轩鼎鸿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