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声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31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7
本技术属于放大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包括输入匹配电路、放大电路、电源电路和输出匹配电路;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匹配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匹配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本技术在工作频带内,能够保证低噪声放大器获得较小的噪声系数和较高的增益,有效的提高低噪声放大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放大器,涉及一种低噪声放大器


技术介绍

1、射频低噪声放大器是整个射频接收机系统中的关键模块,直接决定了系统灵敏度。其中射频低噪声放大器芯片设计中关键的指标有:增益、噪声系数和稳定系数。从评估射频低噪声放大器芯片的性能来看,高增益和低噪声是低噪声放大器优化的重要目标,增益和噪声需要重点关注在工作频带内能否取得最佳的性能。从评估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的可靠性来看,稳定系数是衡量低噪声放大器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指标,而稳定性不仅要求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在工作频带内大于一,还必须保证所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芯片从直流到工作频率的四倍以上大于一,能够保证低噪声放大器处于绝对稳定。

2、但是在实际芯片设计过程中,键合线电感对实际低噪声放大器芯片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由于键合线电感到地引发的信号输入和输出形成反馈,进而产生振荡,为了保证低噪声放大器芯片的可靠性,必须消除由于键合线电感引发的输入和输出反馈回路的影响,而传统提高稳定性的方案多是在射频通路上串联添加有损网络,但是这样会牺牲增益和噪声。因此,在考虑外部键合线电感的情况下,研究在尽可能较少的牺牲增益和噪声的基础上提高低噪声放大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低噪声放大器,以解决键合线电感造成低噪声放大器芯片的输入输出回路形成反馈,从而引起低噪声放大器在高频处出现不稳定现象的问题。

2、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包括输入匹配电路、放大电路、电源电路和输出匹配电路;

4、所述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匹配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匹配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5、作为限定,所述输入匹配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a、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隔直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电阻r1、偏置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键合线电感lb1、第二键合线电感lb2、第三键合线电感lb3和第四键合线电感lb4;

6、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和第二键合线电感lb2构成带通滤波器;第二电感l2、第四电容c4和第三键合线电感lb3构成谐振电路;第三电感l3、第五电容c5、第三电阻r3、第四电感l4、第六电容c6、第四电阻r4和第四键合线电感lb4构成第一高频谐振选择网络;

7、所述输入端口ina的一端通过第一键合线电感lb1与外部焊盘的射频信号端口in连接,输入端口ina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和隔直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后通过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地端口gnd1的一端连接,第一接地端口gnd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键合线电感lb2接地;所述隔直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偏置电阻r2的一端连接后作为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偏置电阻r2的另一端与加电端vg1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电容c4与第二接地端口gnd2的一端连接,第二接地端口gnd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键合线电感lb3接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电容c5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通过第六电容c6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第三接地端口gnd3的一端连接,第三接地端口gnd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键合线电感lb4接地。

8、作为第二种限定,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寄生电容cds、第五电感l5、偏置电阻r5、第五键合线电感lb5和第六键合线电感lb6;

9、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作为输入端与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第五电感l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和偏置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五接地端口gnd5的一端连接,第五接地端口gnd5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键合线电感lb6接地;偏置电阻r5的另一端与加电端vg2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与第四接地端口gnd4和寄生电容cds的一端连接,第四接地端口gnd4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键合线电感lb5接地,寄生电容cds另一端与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后作为输出端与输出匹配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10、作为第三种限定,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七电感l7、第八电感l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七键合线电感lb7、第八键合线电感lb8;

11、所述第七电感l7、第八电感l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七键合线电感lb7构成第二高频谐振选择网络;

12、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接电源vdd,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七电感l7、第八电感l8、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连接后作为输出端与输出匹配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七电感l7的另一端通过第九电容c9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八电感l8通过第十电容c10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7另一端连接后与第六接地端口gnd6的一端连接,第六接地端口gnd6的另一端通过第七键合线电感lb7接地;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第七接地端口gnd7的一端连接,第七接地端口gnd7的另一端通过第八键合线电感lb8接地。

13、作为第四种限定,所述输出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感l6、第十二电容c12和第九键合线电感lb9;

14、所述第六电感l6的一端作为第二输入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感l6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后作为第一输入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另一端与输出端口out1的一端连接,输出端口out1的另一端通过第九键合线电感lb9与外部输出端out2连接。

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6、(1)本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低噪声放大器的稳定性,还能有效的改善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和增益;

17、(2)本技术在输入匹配电路中采用带通滤波器、谐振电路和第一高频谐振选择网络,在电源电路中加入第二高频谐振选择网络,保证了低噪声放大器在工作频带内实现较低的噪声系数和较高的增益,同时还保证了低噪声放大器在整个通频带保持稳定,有效的提高了低噪声放大器的可靠性。

18、综合所述,本技术在工作频带内,能够保证低噪声放大器获得较小的噪声系数和较高的增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匹配电路、放大电路、电源电路和输出匹配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匹配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A、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隔直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电阻R1、偏置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键合线电感LB1、第二键合线电感LB2、第三键合线电感LB3和第四键合线电感LB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寄生电容Cds、第五电感L5、偏置电阻R5、第五键合线电感LB5和第六键合线电感LB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七电感L7、第八电感L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七键合线电感LB7、第八键合线电感LB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感L6、第十二电容C12和第九键合线电感LB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匹配电路、放大电路、电源电路和输出匹配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匹配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a、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隔直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电阻r1、偏置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键合线电感lb1、第二键合线电感lb2、第三键合线电感lb3和第四键合线电感lb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少伟王绍权赵瑞华王鑫徐永祥汤晓东周子棋王月阳
申请(专利权)人:三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