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装、组装结构及电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067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工装、组装结构及电气设备,其中装配工装包括:固定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基体上;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转动件具有承托状态和避让状态;在承托状态下,转动件与固定件相对固定,转动件承托待安装件,以限定待安装件的位置;在避让状态下,转动件避让待安装件,以使待安装件可相对基体移动。本技术的转动件在承托状态限定了待安装件的具体位置,在需要将待安装件固定安装在基体上或者需要将待安装件从基体上拆卸时,可以有效承托待安装件,避免了因待安装件脱落等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出现;通过设置转动件的避让状态,使得待安装件与装配工装的脱离更加便捷,进而提高了待安装件在基体上的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装配,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工装、组装结构及电气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电气设备广泛应用在光伏设备等
,针对于电气设备的组装和维护,需要工作人员经常性地将电气设备内的一部分结构从另一部分结构上拆解及安装,或者将外部设备安装在电气设备上;尤其是涉及到竖直方向上需要克服重力的拆装场景,现有技术针对上述操作,通常是需要多个工作人员配合工作,一部分人员承托待安装设备,另一部分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或拆卸,这就导致拆装费时费力且整体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因设备跌落出现安全事故。

2、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有效承托待安装件,限定待安装件具体位置的装配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工装、组装结构及电气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机在拆装相关器件时,因缺乏对相关器件的承托导致安全风险较高和拆装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工装,装配工装用于将待安装件在基体上进行拆装;装配工装包括:固定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基体上;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转动件具有承托状态和避让状态;在承托状态下,转动件与固定件相对固定,转动件承托待安装件,以限定待安装件的位置;在避让状态下,转动件避让待安装件,以使待安装件可相对基体移动。

3、进一步地,固定件具有收纳槽,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收纳槽内;在承托状态下,转动件与收纳槽的内壁抵接,转动件的一部分伸出收纳槽,伸出部分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承托基体;在避让状态下,转动件位于收纳槽内,待安装件可沿固定件的延伸方向靠近或远离基体。

4、进一步地,固定件的延伸方向、收纳槽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方向;固定件的上端和基体可拆卸连接,转动件转动设置在固定件的下端。

5、进一步地,待安装件上具有通过口;在待安装件从下向上靠近基体的运动过程中,待安装件与转动件抵接,推动转动件向上转动,转动件从承托状态转变为避让状态,固定件靠近转动件的一端穿过通过口;在待安装件与转动件脱离接触后,转动件从避让状态转变成承托状态;在转动件从承托状态转变为避让状态时,待安装件沿固定件的延伸方向向下运动,固定件靠近转动件的一端与通过口脱离,待安装件与基体远离。

6、进一步地,固定件为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与基体螺纹配合,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杆的另一端。

7、进一步地,装配工装还包括第一配重件,第一配重件设置在转动件上,第一配重件用于在重力作用下带动转动件转动,以切换转动件的状态。

8、进一步地,以转动件和固定件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转动件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一向量;以转动件和固定件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第一配重件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二向量;第一向量与第二向量的夹角为直角或者锐角;在承托状态下,第二向量的方向向下,第一向量的方向指向固定件中轴线的一侧;在避让状态下,第一向量的方向向上,第二向量的方向指向固定件中轴线的一侧。

9、进一步地,待安装件上具有通过口;在待安装件靠近基体的运动过程中,第一配重件穿过通过口,待安装件与转动件抵接,推动转动件和第一配重件共同向上转动,转动件从承托状态转变为避让状态,固定件靠近转动件的一端穿过通过口;在待安装件与转动件脱离接触后,第一配重件在重力作用下带动转动件向下转动,转动件从避让状态转变成承托状态;在转动件从承托状态转变为避让状态时,待安装件沿固定件的延伸方向向下运动,通过口经过转动件,在第一配重件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时,通过口经过第一配重件,固定件靠近转动件的一端与通过口脱离,待安装件与基体远离。

10、进一步地,装配工装还包括第二配重件,第二配重件设置在转动件上,第二配重件用于在重力作用下带动转动件转动,以切换转动件的状态;其中,以转动件和固定件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转动件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一向量;以转动件和固定件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第二配重件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三向量;第一向量与第三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或平角。

11、进一步地,在承托状态下,第三向量的方向指向固定件中轴线的一侧,第一向量的方向指向固定件中轴线的另一侧;在避让状态下,第一向量的方向向上,第三向量的方向向下。

12、进一步地,待安装件上具有通过口;在待安装件靠近基体的运动过程中,第二配重件在重力作用下带动转动件向上转动,转动件从承托状态转变为避让状态,第二配重件、固定件靠近转动件的一端和转动件依次穿过通过口;在需要固定待安装件时,转动第二配重件,使得转动件从避让状态转变成承托状态,待安装件分别与转动件和第二配重件抵接;在待安装件分别与转动件和第二配重件脱离接触后,第二配重件在重力作用下带动转动件向上转动,转动件从承托状态转变为避让状态,待安装件沿固定件的延伸方向向下运动,通过口依次穿过转动件、固定件靠近转动件的一端和第二配重件,待安装件与基体远离。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结构,包括上述的装配工装,组装结构还包括待安装件、连接件和固定设置的基体,基体上具有螺纹孔,螺纹孔可与固定件螺纹配合;待安装件上具有对应设置的上板面和下板面、贯通上板面和下板面的通过口;在待安装件固定安装在基体的状态下,连接件穿过通过口,一端与螺纹孔配合,另一端与待安装件的下板面抵接,以固定待安装件。

14、进一步地,螺纹孔为多个,多个螺纹孔在基体上间隔设置,通过口为多个,且与多个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上述的装配工装,电气设备中的一部分结构通过装配工装实现在电气设备另一部分结构上的拆卸和安装。

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工装,装配工装用于将待安装件在基体上进行拆装;装配工装包括:固定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基体上;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转动件具有承托状态和避让状态;在承托状态下,转动件与固定件相对固定,转动件承托待安装件,以限定待安装件的位置;在避让状态下,转动件避让待安装件,以使待安装件可相对基体移动。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件和转动件相配合,转动件在承托状态可以有效承托待安装件,限定了待安装件的具体位置;在需要将待安装件固定安装在基体上或者需要将待安装件从基体上拆卸时,可以有效承托待安装件,避免了因待安装件脱落等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出现;通过设置转动件的避让状态,使得待安装件与装配工装的脱离更加便捷,进而有效提高了待安装件在基体上的安装及拆卸效率,同时也有效节约了人力,使得拆装更加省时省力。本技术提出的装配工装,可以利用器件本身的安装孔进行操作,无需在原有基体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其他结构,可以重复使用且成本低廉,尤其适用于待安装器件在风机壳体上的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用于将待安装件(10)在电气设备的基体(20)上进行拆装;所述装配工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具有收纳槽(31),所述转动件(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收纳槽(31)内;在所述承托状态下,所述转动件(40)与所述收纳槽(31)的内壁抵接,所述转动件(40)的一部分伸出所述收纳槽(31),伸出部分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承托所述基体(20);在所述避让状态下,所述转动件(40)位于所述收纳槽(31)内,所述待安装件(10)可沿所述固定件(30)的延伸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基体(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的延伸方向、所述收纳槽(31)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所述固定件(30)的上端和所述基体(20)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件(40)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30)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安装件(10)上具有通过口(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为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基体(20)螺纹配合,所述转动件(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还包括第一配重件(50),所述第一配重件(50)设置在所述转动件(40)上,所述第一配重件(50)用于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转动件(40)转动,以切换所述转动件(40)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转动件(40)和所述固定件(30)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所述转动件(40)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一向量;以所述转动件(40)和所述固定件(30)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所述第一配重件(50)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与所述第二向量的夹角为直角或者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安装件(10)上具有通过口(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还包括第二配重件(60),所述第二配重件(60)设置在所述转动件(40)上,所述第二配重件(60)用于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转动件(40)转动,以切换所述转动件(40)的状态;其中,以所述转动件(40)和所述固定件(30)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所述转动件(40)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一向量;以所述转动件(40)和所述固定件(30)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所述第二配重件(60)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三向量;所述第一向量与所述第三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或平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托状态下,所述第三向量的方向指向所述固定件(30)中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指向所述固定件(30)中轴线的另一侧;在所述避让状态下,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向上,所述第三向量的方向向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安装件(10)上具有通过口(11);

12.一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工装,所述组装结构还包括待安装件(10)、连接件和固定设置的基体(20),所述基体(20)上具有螺纹孔(21),所述螺纹孔(21)可与所述固定件(30)螺纹配合;所述待安装件(10)上具有对应设置的上板面(12)和下板面(13)、贯通所述上板面(12)和所述下板面(13)的通过口(11);在所述待安装件(10)固定安装在所述基体(20)的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过口(11),一端与所述螺纹孔(21)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待安装件(10)的所述下板面(13)抵接,以固定所述待安装件(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21)为多个,多个所述螺纹孔(21)在所述基体(20)上间隔设置,所述通过口(11)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螺纹孔(21)一一对应设置。

14.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工装,所述电气设备中的一部分结构通过所述装配工装实现在所述电气设备另一部分结构上的拆卸和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用于将待安装件(10)在电气设备的基体(20)上进行拆装;所述装配工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具有收纳槽(31),所述转动件(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收纳槽(31)内;在所述承托状态下,所述转动件(40)与所述收纳槽(31)的内壁抵接,所述转动件(40)的一部分伸出所述收纳槽(31),伸出部分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承托所述基体(20);在所述避让状态下,所述转动件(40)位于所述收纳槽(31)内,所述待安装件(10)可沿所述固定件(30)的延伸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基体(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的延伸方向、所述收纳槽(31)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所述固定件(30)的上端和所述基体(20)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件(40)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30)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安装件(10)上具有通过口(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为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基体(20)螺纹配合,所述转动件(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还包括第一配重件(50),所述第一配重件(50)设置在所述转动件(40)上,所述第一配重件(50)用于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转动件(40)转动,以切换所述转动件(40)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转动件(40)和所述固定件(30)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所述转动件(40)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一向量;以所述转动件(40)和所述固定件(30)的铰接位置为起点,以所述第一配重件(50)的延伸方向为方向,形成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与所述第二向量的夹角为直角或者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安装件(10)上具有通过口(11);

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乐乐郑浩王晓虎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