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塔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962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震塔及汽车,该减震塔包括:避震器支座,以及分别与避震器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一上叉臂支座及第二上叉臂支座;其中,第一上叉臂支座及第二上叉臂支座沿X方向分列在避震器支座相对两侧,且第一上叉臂支座位于靠近车头的一侧;X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减震塔还包括至少第一上叉臂支座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Y向延伸的Y向加强结构;Y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至少一个上叉臂支座上增加长度方向沿Y向延伸的Y向加强结构来增强减震塔在Y向上的结构强度,进而改善了减震塔在应对碰撞时的Y向支撑,引导车辆沿设定方向偏离,改善车辆的碰撞测试效果,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塔及汽车


技术介绍

1、为提升碰撞安全性,参照iihs,中保研2020版推出对车身结构具有挑战性的小偏置碰撞法规sob(small overlap barrier,小偏置碰撞),该工况要求车辆与刚性壁障重叠量仅为25%,且车辆行驶速度为64km/h,对车身结构要求极高。

2、目前为改善车辆的安全,采用防撞梁和上纵梁和减震塔的特殊结构设计,在sob碰撞的开始阶段,使车身获得较大的y向推力,最终在整个碰撞过程中成功绕开壁障,以确保乘员舱主体结构的完整。但是传统减震塔主要功能为底盘减震器提供安装固定,其设计工况主要考虑减震器的z向支撑强度和耐久性能,对车辆的安全性帮助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震塔,改善减震塔的y向支撑效果,改善车辆的安全性。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震塔,该减震塔包括:避震器支座,以及分别与所述避震器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一上叉臂支座及第二上叉臂支座;其中,

3、所述第一上叉臂支座及所述第二上叉臂支座沿x方向分列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塔,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震器支座,以及分别与所述避震器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一上叉臂支座及第二上叉臂支座;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叉臂支座背离所述避震器支座一侧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长度方向沿所述Y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一上叉臂支座为成一长度方向沿Y向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为L形的翻边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叉臂支座及所述第二上叉臂支座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塔,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震器支座,以及分别与所述避震器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一上叉臂支座及第二上叉臂支座;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叉臂支座背离所述避震器支座一侧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长度方向沿所述y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一上叉臂支座为成一长度方向沿y向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为l形的翻边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叉臂支座及所述第二上叉臂支座与所述避震器支座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叉臂支座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方向沿y向。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鲁张文儒车永福骆文勇陈校伟
申请(专利权)人: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