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17564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夹装置,装夹装置包括装载容器和分隔部件。其中,装载容器具有用于容纳工件的装载腔;分隔部件设置在装载腔内,分隔部件具有多个支撑部,任意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多个支撑部共同形成用于与工件的外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多个支撑部中位于分隔部件相对两端的支撑部远离分隔部件中部的一端均与装载容器的内壁连接。通过支撑部与工件接触以减小分隔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工件装入装载腔内时减小分隔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工件装入装载腔内,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浸渗的装夹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损伤极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浸渗,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1、浸渗是一种将工件置于高压容器中,抽真空保持一定时间后,将填充剂在一定的压力下注入工件空隙中,经过一系列的清洗,固化等工序,使得内部微孔得到填充,使工件满足一定的气密要求的工艺。

2、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浸渗极板的装夹篮子包括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和钢丝2’,第一侧板13’与第二侧板14’相对地设置,并均竖直固定于底板12’的上端面;钢丝2’为多个,每两个钢丝2’均相互平行且水平布置,并且每两个上下相邻的两个钢丝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每两个前后相邻的两个钢丝2’位于同一水平面,即多个钢丝2’呈矩形分布。在使用时,将极板竖直插设于相邻的钢丝2’之间。

3、但是,由于模压后极板较柔软且存在较明显的弯曲变形情况,现有技术中的装夹篮子上下由多层钢筋组成,放置时最先进入部分容易卡在上下两层钢筋间隙中,导致极板损伤;分割极板的钢筋贯通整个长度方向,为了保证良好的固定作用,需要设置较大密度,并且需要保持较高的垂直或平行度,一方面增加了制作难度,另一方面会增大极板与装夹篮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导致形成较多树脂痕迹,造成后期极板难以清理或在清理的过程中造成损伤导致极板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浸渗的装夹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损伤极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夹装置,包括:装载容器,具有用于容纳工件的装载腔;分隔部件,设置在装载腔内,分隔部件具有多个支撑部,任意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多个支撑部共同形成用于与工件的外表面接触的接触面,通过支撑部与工件接触以减小分隔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多个支撑部中位于分隔部件相对两端的支撑部远离分隔部件中部的一端均与装载容器的内壁连接。

3、进一步地,多个支撑部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分隔段,各个分隔段在接触面上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为条形段,任意相邻两个条形段之间呈夹角设置;或者分隔部件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任意两个网孔之间的分隔段形成一个支撑部;或者多个支撑部包括多个支撑凸起,各个支撑凸起的顶端用于形成接触面。

4、进一步地,分隔部件为弯折杆,各个支撑部为弯折杆的杆体段;分隔部件包括多个曲杆段,任意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通过一个曲杆段连接。

5、进一步地,装载容器包括底板,底板具有安装孔;装夹装置包括定位部件;多个曲杆段包括第一曲杆段和第二曲杆段;其中,第一曲杆段与定位部件固定连接,第二曲杆段的至少部分用于插设在安装孔内,以在第二曲杆段的至少部分凸出于底板的外侧之后,向第二曲杆段与底板所围成的区域内插设限位部件,以将分隔部件与底板限位连接。

6、进一步地,限位部件的相对的两端均与装载容器的内壁连接;限位部件包括多个限位杆,多个限位杆与多个第二曲杆段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限位杆插设在相应的第二曲杆段与底板之间所围成的区域内。

7、进一步地,定位部件并沿多个第一曲杆段的分布方向延伸;和/或分隔部件的相对两端均与定位部件固定连接,定位部件的相对两端均用于与装载容器的内壁连接,以使分隔部件的相对两端均与装载容器的内壁连接。

8、进一步地,曲杆段为弧形结构,任意一个曲杆段和与其相连接的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u型结构;和/或多个支撑部中用于与装载容器的内壁连接的支撑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段和连接段,导向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与曲杆段连接,连接段远离导向段的一端用于与装载容器的内壁连接;导向段与连接段之间存在夹角,以使导向段与曲杆段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装载容器内壁的方向延伸,以在分隔部件插入装载腔内时起到导向作用。

9、进一步地,接触面为平面结构,装载容器为长方体结构;分隔部件为多个,多个分隔部件沿垂直于接触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分隔部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工件的夹持腔。

10、进一步地,接触面为平面结构,装载容器包括:底板,当分隔部件安装在装载腔内时,接触面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底板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两个第一侧板分别与底板的相对两端插接,第一侧板垂直于接触面所在的平面以及底板;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分别与底板的相对两端插接,第二侧板平行于接触面所在的平面,第二侧板垂直于底板;盖板,装载容器具有装入开口,盖板可移动地设置在装入开口上,盖板平行于底板;其中,两个第一侧板与两个第二侧板相互插接以围成装载腔。

11、进一步地,装夹装置还包括:缓冲部件,设置在装载容器的外侧,用于与支撑基面接触;和/或把手部件,与装载容器的外壁连接;和/或进液间隙,开设在装载容器上,进液间隙与装载腔连通。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夹装置,装夹装置包括装载容器和分隔部件。其中,装载容器具有用于容纳工件的装载腔;分隔部件设置在装载腔内,分隔部件具有多个支撑部,任意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多个支撑部共同形成用于与工件的外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多个支撑部中位于分隔部件相对两端的支撑部远离分隔部件中部的一端均与装载容器的内壁连接。通过支撑部与工件接触以减小分隔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工件装入装载腔内时减小分隔部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工件装入装载腔内;且在工件装入装载腔内后工件与分隔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减少,从而减少工件与分隔部件之间的接触痕迹,后期便于清理工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浸渗的装夹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损伤极板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容器(1)包括底板(12),所述底板(12)具有安装孔(121);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定位部件(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为平面结构,所述装载容器(1)为长方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为平面结构,所述装载容器(1)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装置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容器(1)包括底板(12),所述底板(12)具有安装孔(121);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定位部件(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爱青巩建坡董南南孙顺德王长沙张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巴拉德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