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分阶段强化卤代烃污染场地生物修复的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0140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分阶段强化微生物修复的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领域。该分阶段方法包括在预孵育阶段提供持续性高强度电场,加速降低土壤原位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原位竞争性电子受体含量;在菌剂植入阶段提供持续性中等强度电场,向菌剂着床井中输入适宜性的富集培养物,促进活性功能微生物群向阴极迁移,更大范围的土壤形成活性功能群;在污染物修复阶段提供间歇式低强度电场,通过低强度的电渗析作用将污染物输送至功能群区域,延长的过流时间使得污染物在生物还原脱卤作用下完全降解,三个阶段协同作用,大大降低场地修复所需启动时间和修复时间,提高营养剂利用率、菌剂利用率和电能利用率,同时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污染物场地修复,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分阶段强化卤代烃污染场地生物修复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地下水污染中,有机农药、石油烃、芳香烃和卤化物等污染物具有很强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对全球范围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于石油烃芳香烃等污染物,土壤中普遍存在降解菌,因此相对容易实现污染物的修复;而对于卤代有机污染物,其生态位处于铁还原和硫酸盐还原之间,一方面受到环境电子受体的干扰,另一方面脱卤微生物的生态位过于狭窄,在土壤中的竞争能力极弱,在污染场地中的赋存稀少,这使得卤代有机污染物难以得到利用和矿化。除此以外,有机污染物通常以dnapl的形式下渗到低渗透性含水层边界,渗入于低渗透性介质形成了长期缓释的地下污染源。受物质传输和降解微生物罕见的限制,低渗介质中卤代烃的自然衰减过程非常缓慢,半衰期往往需要数十年,极难治理和修复。因此针低渗透性含水层中卤代烃的修复领域,逞需开发绿色、经济、有效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

2、针对含水层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土壤热修复、固化/稳定化、原位化学/氧化、土壤淋洗、多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分阶段强化生物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井电极和阳极井中的电极为网状或板状钛镀铱钽TiMMO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预孵育阶段的阳极和阴极电极间平均电压梯度为2-4V/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菌剂发酵罐在预孵育阶段提高脱卤工程菌剂在场地中的适宜性,在菌剂植入阶段持续性的提供富集培养物,所述适应性培养的标准是富集培养物中Dehalococcoides脱卤拟球菌同时达到至少20%的相对丰度和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分阶段强化生物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井电极和阳极井中的电极为网状或板状钛镀铱钽timmo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预孵育阶段的阳极和阴极电极间平均电压梯度为2-4v/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菌剂发酵罐在预孵育阶段提高脱卤工程菌剂在场地中的适宜性,在菌剂植入阶段持续性的提供富集培养物,所述适应性培养的标准是富集培养物中dehalococcoides脱卤拟球菌同时达到至少20%的相对丰度和109个/ml的细胞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菌剂植入阶段的电极间平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虎师崇文蔡其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