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环境工程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中气幕拦污方法与装置,适用于内陆低流 速水体(湖泊、水库)中漂浮性藻类、垃圾杂物的拦挡、导流和富集,具有保护目标水域、阻 止漂浮性藻类和垃圾杂物入侵之功用,可作为富集清除水面蓝藻和垃圾杂物的辅助手段, 尤其适用于城市自来水取水口的拦污。
技术介绍
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蓝藻灾害严重危及许多湖泊、水库,其成灾特点是“边缘效 应”,成灾机制是在温和气候条件下(风速<4m/s)蓝藻漂浮-迁移-集聚所致,在蓝藻漂 移路径上拦挡并清除之就可以有效防止局部水域蓝藻灾害的发生。在太湖、巢湖、滇池等富 营养化问题比较严重的湖泊,各种围栏(围隔)技术被用于拦挡蓝藻,其有效性可以肯定, 但其妨碍交通、影响景观、阻滞水流、影响生态、污染水质等负效应严格限制了其适用性,并 且在大湖面上围栏(围隔)容易遭受风浪破坏(尤其是台风),建造和维护费用较高,可靠 性比较差。水中漂浮垃圾杂物的拦截一般采用拦网方法,容易发生堵塞,既阻滞水流又难以 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在于研发水中气幕拦污技术方法和装置,提供一种无形的拦污防 线,能够有效拦截漂浮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水中气幕拦挡低流速水体中漂浮性污染物的方法与设备,其特征是:由风机(1)、输气管道(3)、“U”形排水尾管(5)、支管接口(6)、微孔曝气支管(7)组成,以水底固定方式或水面悬浮方式水平布设于水面下1.5m左右的深度,通过带状微孔曝气在水体中形成垂直上升的幕状气-水流(25),以切断水体表面风生层流(27),将其挟带的漂浮性蓝藻或其它污染物拦截在上风或上游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以水中气幕拦挡低流速水体中漂浮性污染物的方法与设备,其特征是由风机(1)、输气管道(3)、“U”形排水尾管(5)、支管接口(6)、微孔曝气支管(7)组成,以水底固定方式或水面悬浮方式水平布设于水面下1.5m左右的深度,通过带状微孔曝气在水体中形成垂直上升的幕状气 水流(25),以切断水体表面风生层流(27),将其挟带的漂浮性蓝藻或其它污染物拦截在上风或上游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水中气幕拦挡低流速水体中漂浮性污染物的方法与设备, 其特征是在输气管道末端连接有直立的“U”形排水尾管,其底部低于输气管道而末端伸 出水面,启动运行时可以借助工作气压将输气管道中的积水排出,排水完成后“U”形排水尾 管两端的水位差与输气管道末端的工作气压达到平衡,实现输气管道自动排水和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水中气幕拦挡低流速水体中漂浮性污染物的方法与设备, 其特征是曝气支管通过支管接口和弹性开口卡式支架(11)附装在输气管道上方,支管接 口上设有逆止阀(8)、调节螺杆(9)和进气导管(10),停运时逆止阀可防止逆向进水,启动 运行时进气导管可优先排干输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朝,潘继征,冯慕华,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