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零部件,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底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家用电梯的普及,以及旧楼加装电梯的需求不断增长,电梯井道的底坑深度小的设计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2、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577919u”的一种电梯轿底组件,虽然解决了现有的电梯轿底组件,改善其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上述通过两根横梁固定在每根支撑梁侧面上且延伸至固定板,固定板相连接且固定在所支撑梁上的止动胶板,以及固定在支撑梁和轿底板之间的减震胶垫提供舒适度,考虑到现有电梯轿底组件,减震垫对整体进行缓冲减震,人员在乘坐电梯轿底的上的时候,电梯轿底组件在上下运动的时候,受到减震垫的厚度影响,人员脚底与桥底框架缓冲幅度过小,无法感觉桥底框架表面缓冲效果,导致乘坐的舒适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梯轿底组件,无法感觉桥底框架表面缓冲效果,导致乘坐的舒适感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梯轿底组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底组件,包括上桥底框架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底组件,包括上桥底框架(1)和桥厢护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底框架(1)的外壁设有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件(301)和第一固定栓(302),所述连接件(301)的外壁与上桥底框架(1)相抵紧,所述第一固定栓(302)的外壁与上桥底框架(1)相抵紧,所述连接件(301)的内壁与第一固定栓(302)相抵紧,所述连接件(301)的外壁与下桥底框架(303)相抵紧,所述下桥底框架(303)的内壁与第二固定栓(304)相抵紧,所述第二固定栓(304)的外壁与连接件(301)相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底组件,包括上桥底框架(1)和桥厢护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底框架(1)的外壁设有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件(301)和第一固定栓(302),所述连接件(301)的外壁与上桥底框架(1)相抵紧,所述第一固定栓(302)的外壁与上桥底框架(1)相抵紧,所述连接件(301)的内壁与第一固定栓(302)相抵紧,所述连接件(301)的外壁与下桥底框架(303)相抵紧,所述下桥底框架(303)的内壁与第二固定栓(304)相抵紧,所述第二固定栓(304)的外壁与连接件(301)相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底框架(1)的下端设有减震装置(4),所述减震装置(4)包括工字架(401),所述工字架(401)通过螺栓与上桥底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工字架(401)的内壁与连接杆(402)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402)的端部与安装架(403)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强,熊战良,易禾堂,吴达泉,
申请(专利权)人:莱茵德尔菲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