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0052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9
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升降机,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包括主体、电机、调节结构和移动结构;主体底部设有四组均匀排列的万向轮;电机设在主体上方中间位置;调节结构设在主体上方;移动结构设在主体顶部。将电机启动,电机就会带动控制柱进行转动,控制柱就会带动旋转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件在旋转槽内部转动,同时带动控制件进行移动,控制件就会带动连接件进行移动,进而连接件就会解除对辅助柱的限位,进而辅助柱就会通过弹簧在限位槽内部移动,从而带动移动件进行移动,进而便于调节装置升降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升降机,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升降机


技术介绍

1、升降机由行走机构,液压机构,电动控制机构,支撑机构组成的一种升降机设备。

2、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循环升降机在使用时,进行升降时,液压机构容易夹伤手,进而容易造成危害,进而不便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升降机。

2、本技术循环升降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循环升降机:包括主体、电机、调节结构和移动结构;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所述主体底部设有四组均匀排列的万向轮,且主体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顶部设有放置板;电机设在主体上方中间位置;所述调节结构设在主体上方,且调节结构的调节件设在主体上方中间位置前后两侧;所述移动结构设在主体顶部,且移动结构的移动件底部与放置板顶部相接触。

4、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还包括:支撑柱、旋转槽、辅助块、放置槽、调节件和限位槽;所述支撑柱设在主体中间位置前后两侧,且支撑柱为矩形结构;所述旋转槽开设在支撑柱内侧前后两侧,且旋转槽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辅助块设在主体顶部中间位置,且辅助块为矩形结构;所述放置槽开设在辅助块内部,且放置槽为矩形结构;所述放置板为矩形结构,且放置板底部前后两侧与支撑柱顶端相连接;所述调节件设在放置板底部左侧后侧与底部右侧前侧,且调节件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限位槽开设在调节件内部中间位置,且调节槽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并且调节件顶部贯穿放置板顶部,所述调节件内部设有弹簧。

5、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设在放置槽内部。

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控制件、控制柱、连接件和转动件;所述旋转件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控制件设在旋转件外侧,且控制件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控制柱设在旋转件内侧中间位置,且控制柱为圆柱形结构,并且控制柱与电机外端相连接;所述连接件设在旋转件外侧,且连接件为矩形结构,并且连接件两端为圆弧状结构,所述连接件两端开设有圆孔,且左端的圆孔内部插入有控制件;所述转动件设在旋转件外侧中间位置,且转动件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并且转动件插入在旋转槽内部。

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辅助柱、调节柱、调节块和旋转柱;所述移动件为矩形结构;所述辅助柱设在移动件底部左侧后侧与底部右侧前侧,且辅助柱截面为中字形结构,并且辅助柱通过弹簧插入在限位槽内部,所述辅助柱底部为圆环状结构;所述调节柱设在移动件左侧后侧底部与右侧前侧底部,且调节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调节块设在调节柱上下两侧,且调节块为矩形结构,并且调节块外端为圆弧状结构;所述旋转柱设在调节块内部中间位置,且旋转柱为圆柱形结构,顶部的所述旋转柱插入在辅助柱底部,底部的辅助柱插入在连接件右侧的圆孔内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在本装置中,进行使用时,将电机启动,电机就会带动控制柱进行转动,控制柱就会带动旋转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件在旋转槽内部转动,同时带动控制件进行移动,控制件就会带动连接件进行移动,进而连接件就会解除对辅助柱的限位,进而辅助柱就会通过弹簧在限位槽内部移动,从而带动移动件进行移动,进而便于调节装置升降高度,进而便于进行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电机(2)、调节结构(3)和移动结构(4);所述主体(1)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设有放置板(105);电机(2)设在主体(1)上方中间位置;所述调节结构(3)设在主体(1)上方,调节结构(3)的旋转件(301)设在主体(1)上方中间位置前后两侧;所述移动结构(4)设在主体(1)顶部,移动结构(4)的移动件(401)底部与放置板(105)顶部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还包括:支撑柱(101)、旋转槽(102)、辅助块(103)、放置槽(104)、调节件(106)和限位槽(107);所述支撑柱(101)设在主体(1)中间位置前后两侧;所述旋转槽(102)开设在支撑柱(101)内侧前后两侧;所述辅助块(103)设在主体(1)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放置槽(104)开设在辅助块(103)内部;所述放置板(105)底部前后两侧与支撑柱(101)顶端相连接;所述调节件(106)设在放置板(105)底部左侧后侧与底部右侧前侧;所述限位槽(107)开设在调节件(106)内部中间位置,限位槽(107)顶部贯穿放置板(105)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07)内部设有弹簧,电机(2)设在放置槽(104)内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3)还包括:控制件(302)、控制柱(303)、连接件(304)和转动件(305);所述控制件(302)设在旋转件(301)外侧;所述控制柱(303)设在旋转件(301)内侧中间位置,控制柱(303)与电机(2)外端相连接;所述连接件(304)设在旋转件(301)外侧,所述连接件(304)两端开设有圆孔,左端的圆孔内部插入有控制件(302);所述转动件(305)设在旋转件(301)外侧中间位置,转动件(305)插入在旋转槽(102)内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4)还包括:辅助柱(402)、调节柱(403)、调节块(404)和旋转柱(405);所述辅助柱(402)设在移动件(401)底部左侧后侧与底部右侧前侧,辅助柱(402)通过弹簧插入在限位槽(107)内部;所述调节柱(403)设在移动件(401)左侧后侧底部与右侧前侧底部;所述调节块(404)设在调节柱(403)上下两侧;所述旋转柱(405)设在调节块(404)内部中间位置,顶部的所述旋转柱(405)插入在辅助柱(402)底部,底部的旋转柱(405)插入在连接件(304)右侧的圆孔内部。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底部设有四组均匀排列的万向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电机(2)、调节结构(3)和移动结构(4);所述主体(1)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设有放置板(105);电机(2)设在主体(1)上方中间位置;所述调节结构(3)设在主体(1)上方,调节结构(3)的旋转件(301)设在主体(1)上方中间位置前后两侧;所述移动结构(4)设在主体(1)顶部,移动结构(4)的移动件(401)底部与放置板(105)顶部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还包括:支撑柱(101)、旋转槽(102)、辅助块(103)、放置槽(104)、调节件(106)和限位槽(107);所述支撑柱(101)设在主体(1)中间位置前后两侧;所述旋转槽(102)开设在支撑柱(101)内侧前后两侧;所述辅助块(103)设在主体(1)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放置槽(104)开设在辅助块(103)内部;所述放置板(105)底部前后两侧与支撑柱(101)顶端相连接;所述调节件(106)设在放置板(105)底部左侧后侧与底部右侧前侧;所述限位槽(107)开设在调节件(106)内部中间位置,限位槽(107)顶部贯穿放置板(105)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07)内部设有弹簧,电机(2)设在放置槽(104)内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成勇胡帅王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瑞合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