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60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6
本技术公开了便携式车辆减速带,涉及减速带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减速带,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车辆经过时,前后轮分别通过,其震动影响对减速带进行拉扯伤害,当二次使用时,其铰接结构发生逐步松脱与变形,降低整体的使用效果的问题。本技术包括减速带,减速带由减震模组与连接组件组成,减震模组设有多组,多组减震模组通过连接组件依次连接,减震模组的端部设有便携调节组件,连接组件包括配重柱与橡胶球,便携调节组件包括卡套、插柱与芯块,通过多组减震模块由连接组件依次连接,形成不同波段减震带,利用其V型减震槽与减震孔,可以形成减震隔断结构,降低汽车的冲击,提升减速性能,随着每次汽车的冲击,保障整体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速带,具体为便携式车辆减速带


技术介绍

1、车辆减速带是一种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人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用于降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

2、目前,专利号为cn201520980902.6,本技术涉及减速带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本体,减速带本体包括依次铰链连接的若干个带体。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现有的减速带,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车辆经过时,前后轮分别通过,其震动影响对减速带进行拉扯伤害,当二次使用时,其铰接结构发生逐步松脱与变形,降低整体的使用效果;所以我们提出了便携式车辆减速带,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车辆减速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减速带,前后轮分别通过,其震动影响对减速带进行拉扯伤害,当二次使用时,其铰接结构发生逐步松脱与变形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所述减速带由减震模组与连接组件组成,所述减震模组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减震模组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依次连接,所述减震模组的端部设有便携调节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配重柱与橡胶球,所述便携调节组件包括卡套、插柱与芯块。

3、通过多组减震模块由连接组件依次连接,形成不同波段减震带,利用其v型减震槽与减震孔,可以形成减震隔断结构,降低汽车的冲击,提升减速性能,随着每次汽车的冲击,连接组件中交替延伸连接的配重柱与橡胶球,可以降低传导的力量,同时利用橡胶球的弹性减缓冲击的拉扯性,避免结构发生循环,有效的提升减震性能,根据便携的需求,使得减震模组相互折压,通过连接孔既可以穿插连接柱,增加折叠便携性,又可以增加平铺时的定位性,也可以拉扯两组便携调节组件,快速的进行展开与收拢,通过联动弹簧绳,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增加联通拉伸操作,保障整体使用效果。

4、进一步地,减震模组上开设有v型减震槽,所述v型减震槽设有多组,多组所述v型减震槽呈横向沿所述减震模组上线性排列,沿所述v型减震槽顺沿方向分布设有减震孔,所述减震孔与所述v型减震槽皆贯穿所述减震模组,利用其v型减震槽与减震孔,可以形成减震隔断结构,降低汽车的冲击,提升减速性能。

5、进一步地,v型减震槽的内侧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减震柱沿所述v型减震槽的内侧分布,所述减震模组的表面涂覆有防滑涂层,通过v型减震槽内侧的减震柱,可以形成二次缓冲保护,避免结构损坏,增加减速性能。

6、进一步地,减震模组的两侧皆设有防撞气垫块,所述防撞气垫块设有多组,多组所述防撞气垫块沿所述减震模组的两侧线性排列,所述减震模组的两端皆设有隔震芯板,所述隔震芯板设有开设有容纳所述连接组件的套孔,防撞气垫块,可以形成侧向的缓冲保护,分散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力,利用隔震芯板,对连接组件与减震模组的连接处加固保护,增加保护性。

7、进一步地,配重柱与所述橡胶球皆设有多组,多组所述配重柱与所述橡胶球交替延伸连接,所述配重柱与所述橡胶球连接处设有隔断圈,连接组件中交替延伸连接的配重柱与橡胶球,可以降低传导的力量。

8、进一步地,配重柱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孔沿所述配重柱上线性排列,所述连接孔沿所述配重柱上环向贯穿,通过连接孔既可以穿插连接柱,增加折叠便携性,又可以增加平铺时的定位性,也可以拉扯两组便携调节组件,快速的进行展开与收拢。

9、进一步地,便携调节组件设有两组,所述便携调节组件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延伸与所述减震模组连接,两组所述便携调节组件之间设有相连接的联动弹簧绳,所述联动弹簧绳的内部设有弹簧阻尼,所述芯块位于所述卡套的中心设置,所述插柱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插柱穿插所述芯块与所述卡套,通过联动弹簧绳,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增加联通拉伸操作,保障整体使用效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技术通过多组减震模块由连接组件依次连接,形成不同波段减震带,利用其v型减震槽与减震孔,可以形成减震隔断结构,降低汽车的冲击,提升减速性能,随着每次汽车的冲击,连接组件中交替延伸连接的配重柱与橡胶球,可以降低传导的力量,同时利用橡胶球的弹性减缓冲击的拉扯性,避免结构发生循环,有效的提升减震性能,根据便携的需求,使得减震模组相互折压,通过连接孔既可以穿插连接柱,增加折叠便携性,又可以增加平铺时的定位性,也可以拉扯两组便携调节组件,快速的进行展开与收拢,通过联动弹簧绳,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增加联通拉伸操作,保障整体使用效果。

12、2、通过防撞气垫块,可以形成侧向的缓冲保护,分散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力,利用隔震芯板,对连接组件与减震模组的连接处加固保护,增加保护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由减震模组与连接组件组成,所述减震模组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减震模组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依次连接,所述减震模组的端部设有便携调节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配重柱与橡胶球,所述便携调节组件包括卡套、插柱与芯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模组上开设有V型减震槽,所述V型减震槽设有多组,多组所述V型减震槽呈横向沿所述减震模组上线性排列,沿所述V型减震槽顺沿方向分布设有减震孔,所述减震孔与所述V型减震槽皆贯穿所述减震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减震槽的内侧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减震柱沿所述V型减震槽的内侧分布,所述减震模组的表面涂覆有防滑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模组的两侧皆设有防撞气垫块,所述防撞气垫块设有多组,多组所述防撞气垫块沿所述减震模组的两侧线性排列,所述减震模组的两端皆设有隔震芯板,所述隔震芯板设有开设有容纳所述连接组件的套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柱与所述橡胶球皆设有多组,多组所述配重柱与所述橡胶球交替延伸连接,所述配重柱与所述橡胶球连接处设有隔断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柱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孔沿所述配重柱上线性排列,所述连接孔沿所述配重柱上环向贯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调节组件设有两组,所述便携调节组件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延伸与所述减震模组连接,两组所述便携调节组件之间设有相连接的联动弹簧绳,所述联动弹簧绳的内部设有弹簧阻尼,所述芯块位于所述卡套的中心设置,所述插柱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插柱穿插所述芯块与所述卡套。

...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由减震模组与连接组件组成,所述减震模组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减震模组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依次连接,所述减震模组的端部设有便携调节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配重柱与橡胶球,所述便携调节组件包括卡套、插柱与芯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模组上开设有v型减震槽,所述v型减震槽设有多组,多组所述v型减震槽呈横向沿所述减震模组上线性排列,沿所述v型减震槽顺沿方向分布设有减震孔,所述减震孔与所述v型减震槽皆贯穿所述减震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减震槽的内侧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减震柱沿所述v型减震槽的内侧分布,所述减震模组的表面涂覆有防滑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车辆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模组的两侧皆设有防撞气垫块,所述防撞气垫块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昌龙高敏李云天张学蒲郑恩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恩利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