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360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4
本技术公开了盖罩领域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包括气缸减重盖罩主体,气缸减重盖罩主体的内表面上固定有隔热层,气缸减重盖罩主体两端的中部均固定有贯穿气缸减重盖罩主体与隔热层上对应位置的排气筒,排气筒内环面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多孔网板,多孔网板相对面的中部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排气筒相靠近一端的内侧位于转动杆外环面上的对应位置均安装有引风扇,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助于对隔热层内侧的高温热量进行隔热及排出,防止隔热层内侧的高温热量对气缸减重盖罩主体外侧周围的部件产生影响,有助于保证气缸减重盖罩主体外侧周围部件的使用寿命,便于对本气缸减重盖罩主体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盖罩领域,具体是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


技术介绍

1、发动机气缸是活塞运动的空间,发动机气缸就是指发动机内的圆筒形空室,里面有一个由工作流体的压力或膨胀力推动的活塞,某些特殊型发动机内的类似的、但非圆筒形的部分,活塞环实际上并不接触气缸壁,而是骑在一层薄薄的润滑油上。

2、对发动机气缸使用时,为了对发动机气缸进行防护,需要通过盖罩对发动机气缸进行遮罩保护,减重盖罩是在传统盖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减重盖罩有助于轻便的进行使用,盖罩对发动机气缸进行防护的同时也有助于对发动机气缸进行防尘,有助于正常的对发动机气缸进行使用。

3、发动机气缸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热量,现有的减重盖罩使用时,不利于对发动机气缸产生的高温热量进行隔热及排出,发动机气缸产生的高温热量如不进行隔热及排出,易对周围部件产生影响,会影响周围部件的使用寿命,不利于对减重盖罩进行使用。

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包括气缸减重盖罩主体,所述气缸减重盖罩主体的内表面上固定有隔热层,气缸减重盖罩主体两端的中部均固定有贯穿气缸减重盖罩主体与隔热层上对应位置的排气筒,排气筒内环面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多孔网板,多孔网板相对面的中部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排气筒相靠近一端的内侧位于转动杆外环面上的对应位置均安装有引风扇。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减重盖罩主体的底部呈开口状态,气缸减重盖罩主体与隔热层的相对面之间呈相匹配贴合的状态。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减重盖罩主体的设置,能够对隔热层进行固定及限位。

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贯穿对应多孔网板的两侧表面,转动杆两端的外环面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的多孔网板之间相转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网板的设置,有助于对转动杆进行限位,便于对转动杆进行使用。

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外环面位于同一端引风扇与多孔网板相对面之间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靠近相对应多孔网板的一侧表面均间隔固定有若干毛刷,毛刷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均与对应的多孔网板之间相接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刷的设置,能够对多孔网板上进行清扫,避免多孔网板上产生堵塞影响使用。

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表面伸出至多孔网板远离引风扇的一侧并固定有连接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的设置,有助于对连接杆进行支撑及限位。

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靠近所述连接杆一端排气筒上侧外环面的中部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气缸减重盖罩主体的一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的设置,能够对转动电机进行支撑及限位。

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外环面与连接杆的外环面上均固定有相匹配并相对应的皮带轮,皮带轮之间共同套设有传动皮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皮带的设置,有助于对皮带轮之间进行传动。

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减重盖罩主体外侧表面的底部之间共同固定有安装框,安装框的四角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贯穿安装框上对应位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框的设置,能够对气缸减重盖罩主体进行安装。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技术中,转动杆转动时能够带动引风扇进行转动,引风扇转动时能够通过排气筒对隔热层内侧携带高温热量的空气进行抽取并形成气流,携带高温热量的气流会通过多孔网板进行排出,使用时有助于对隔热层内侧的高温热量进行隔热及排出,防止隔热层内侧的高温热量对气缸减重盖罩主体外侧周围的部件产生影响,有助于保证气缸减重盖罩主体外侧周围部件的使用寿命,便于对本气缸减重盖罩主体进行使用。

20、2、本技术中,多孔网板能够通过轴承对转动杆进行限位,有助于稳定的对转动杆进行转动,多孔网板能够对排气筒内进行遮挡及防护,避免赃物或异物进入至排气筒内影响使用,转动杆转动时能够带动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块转动时能够带动毛刷进行转动,毛刷转动时能够对多孔网板上进行清扫,避免多孔网板上产生堵塞影响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包括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的内表面上固定有隔热层(2),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两端的中部均固定有贯穿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与隔热层(2)上对应位置的排气筒(3),排气筒(3)内环面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多孔网板(8),多孔网板(8)相对面的中部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转动杆(4),排气筒(3)相靠近一端的内侧位于转动杆(4)外环面上的对应位置均安装有引风扇(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的底部呈开口状态,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与隔热层(2)的相对面之间呈相匹配贴合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两端均贯穿对应多孔网板(8)的两侧表面,转动杆(4)两端的外环面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的多孔网板(8)之间相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外环面位于同一端引风扇(5)与多孔网板(8)相对面之间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6),连接块(6)靠近相对应多孔网板(8)的一侧表面均间隔固定有若干毛刷(7),毛刷(7)远离连接块(6)的一端均与对应的多孔网板(8)之间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一端表面伸出至多孔网板(8)远离引风扇(5)的一侧并固定有连接杆(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连接杆(11)一端排气筒(3)上侧外环面的中部固定有固定块(9),固定块(9)的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电机(10),转动电机(10)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10)的输出端外环面与连接杆(11)的外环面上均固定有相匹配并相对应的皮带轮(12),皮带轮(12)之间共同套设有传动皮带(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外侧表面的底部之间共同固定有安装框(14),安装框(14)的四角均开设有安装孔(15),安装孔(15)贯穿安装框(14)上对应位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包括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的内表面上固定有隔热层(2),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两端的中部均固定有贯穿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与隔热层(2)上对应位置的排气筒(3),排气筒(3)内环面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多孔网板(8),多孔网板(8)相对面的中部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转动杆(4),排气筒(3)相靠近一端的内侧位于转动杆(4)外环面上的对应位置均安装有引风扇(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的底部呈开口状态,气缸减重盖罩主体(1)与隔热层(2)的相对面之间呈相匹配贴合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两端均贯穿对应多孔网板(8)的两侧表面,转动杆(4)两端的外环面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的多孔网板(8)之间相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减重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外环面位于同一端引风扇(5)与多孔网板(8)相对面之间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6),连接块(6)靠近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伟孙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虹美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