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312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设置有两块支撑板,左端的所述支撑板内固定贯穿有第一换热管,且右端的支撑板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包括:调节杆,活动贯穿于左端的所述支撑板内,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连接有封堵块;固定盒,固定套设于整体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侧,所述固定盒的边缘处设置有调节板;固定环,套设于单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侧,所述固定环的侧面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支撑杆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套设有连接筒。该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可根据热量交换的需求,对液体流经的管道数量进行调节,进而提升了热交换管的实用性,并且对液体在管道内部流动时产生的震动,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管道晃动过大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管,具体为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


技术介绍

1、热交换管是换热器的主要部件,主要起到管道内部热水和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并根据散热需求的不同,热交换管分为翅片式管道、螺旋管道和蜂窝管道等形式,例如公开号为cn216694623u的一种高效热交换管,包括呈螺旋状布置的管体,结构简单、合理,通过侧面上的凸起部能够起到支撑效果以保证相对侧面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烟气的流动间隙,同时错位布置的凸起部能够对流经间隙的烟气起到扰流效果,从而提高烟气与管体之间的换热效果。但是该高效热交换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2、上述热交换管虽然实现了对热量的交换,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根据需求,对热量流经的管道数量进行调节,因此使用具有很大局限性,并且液体在管道内部流动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因此也缺少对管道晃动进行缓冲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热交换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根据需求,对热量流经的管道数量进行调节,因此使用具有很大局限性,并且液体在管道内部流动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因此也缺少对管道晃动进行缓冲的作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设置有两块支撑板,左端的所述支撑板内固定贯穿有第一换热管,且右端的支撑板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

3、包括:调节杆,活动贯穿于左端的所述支撑板内,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连接有封堵块;

4、固定盒,固定套设于整体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侧,所述固定盒的边缘处设置有调节板,且调节板的内侧固定有封堵板;

5、固定环,套设于单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侧,所述固定环的侧面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支撑杆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套设有连接筒,并且支撑杆的端部固定有弹簧。

6、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在两块支撑板上等角度分布,且外圈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数量是内圈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数量的两倍,因此可根据需求对外圈换热管进行封堵,或者对内圈的换热管进行封堵。

7、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固定盒的内部,且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留有空间,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通过结构进行封堵或者连通。

8、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和固定盒通过阻尼件组成转动结构,且封堵块在调节杆上等角度分布,并且封堵块的数量与内圈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数量相等,封堵块可实现内圈换热管的封堵和连通。

9、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和固定盒为贴合的转动连接,且封堵板在调节板上等角度设置,并且封堵板的数量与外圈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数量相等,封堵板可实现外圈换热管的封堵和连通。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和连接筒为滑动连接,且弹簧设置在支撑杆和连接筒之间,并且相邻两个外圈的第二换热管均与一个内圈的第二换热管对应分布,通过支撑杆在连接筒内的滑动,能够对换热管的震动起到缓冲作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可根据热量交换的需求,对液体流经的管道数量进行调节,进而提升了热交换管的实用性,并且对液体在管道内部流动时产生的震动,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管道晃动过大造成损坏,具体内容如下:

12、1.当转动调节杆带动封堵块处于内圈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时,可实现对内圈的换热管进行封堵,此时仅有外圈换热管处于连通状态,而转动调节板带动封堵板处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时,便可实现对外圈换热管的封堵,因此方便根据需求对流通的管道数量进行调节;

13、2.当第二换热管内流通液体时,液体的流动会带动管道抖动,因此可带动支撑杆在连接筒内滑动,通过弹簧的弹性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进而起到对第二换热管防护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设置有两块支撑板(1),左端的所述支撑板(1)内固定贯穿有第一换热管(2),且右端的支撑板(1)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分别在两块支撑板(1)上等角度分布,且外圈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的数量是内圈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数量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固定盒(6)的内部,且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之间留有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4)和固定盒(6)通过阻尼件组成转动结构,且封堵块(5)在调节杆(4)上等角度分布,并且封堵块(5)的数量与内圈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的数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7)和固定盒(6)为贴合的转动连接,且封堵板(8)在调节板(7)上等角度设置,并且封堵板(8)的数量与外圈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的数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和连接筒(11)为滑动连接,且弹簧设置在支撑杆(10)和连接筒(11)之间,并且相邻两个外圈的第二换热管(3)均与一个内圈的第二换热管(3)对应分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设置有两块支撑板(1),左端的所述支撑板(1)内固定贯穿有第一换热管(2),且右端的支撑板(1)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分别在两块支撑板(1)上等角度分布,且外圈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的数量是内圈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数量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固定盒(6)的内部,且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换热管(2)和第二换热管(3)之间留有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结构的热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陈超何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