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及其实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912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及其实验方法,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包括双头拉杆、密封内舱、真空外舱、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真空外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双头拉杆竖直布置且两端分别与运行牵引梁的下端和真空外舱的顶部铰接,密封内舱的顶部外侧壁通过柔性牵引绳与真空外舱的顶部内侧壁连接,柔性牵引绳的上端或下端设有自动释放机构,柔性牵引绳的上端通过自动释放机构与真空外舱的顶部内侧壁连接或柔性牵引绳的下端通过自动释放机构与密封内舱的顶部外侧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振实验舱采用多种隔振结构,能够实现全方位隔振效果,保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科学,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及其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1、微重力,是指重力或其它的外力引起的加速度不超过10e-5g~10e-4g。微重力环境,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系统的表观重量远小于其实际重量的环境,不是“零重力”。

2、在地面实现微重力环境是微重力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础条件,也可为微重力基础科学节省大量经费和科研时间。已有的地面测试微重力的方式有落塔/落管、电磁弹射/电磁上抛式、失重飞机或航天飞行器。

3、电磁弹射/电磁上抛式创建微重力环境的原理:当物体被上抛下落时,地球的引力(即重力)完全用于产生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物体便是处于微重力环境(也是“失重”状态)。

4、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的一般结构为,将两列电磁驱动装置/直线电机作为驱动装置100竖直安装在地面,两个或多个动子101与中间的实验舱体102连接,动子101带动实验舱体102进行向上自由抛物运行,在实验舱体102内部实现微重力环境并进行微重力实验,如图1所示。通过弹射的方式让实验舱体102实现加速上抛、自由上升、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头拉杆、密封内舱、真空外舱、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所述真空外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所述双头拉杆竖直布置且两端分别与运行牵引梁的下端和真空外舱的顶部铰接,所述密封内舱的顶部外侧壁通过柔性牵引绳与所述真空外舱的顶部内侧壁连接,所述柔性牵引绳的上端或下端设有自动释放机构,所述柔性牵引绳的上端通过自动释放机构与真空外舱的顶部内侧壁连接或所述柔性牵引绳的下端通过自动释放机构与密封内舱的顶部外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拉杆为刚性结构,所述双头拉杆...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头拉杆、密封内舱、真空外舱、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所述真空外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所述双头拉杆竖直布置且两端分别与运行牵引梁的下端和真空外舱的顶部铰接,所述密封内舱的顶部外侧壁通过柔性牵引绳与所述真空外舱的顶部内侧壁连接,所述柔性牵引绳的上端或下端设有自动释放机构,所述柔性牵引绳的上端通过自动释放机构与真空外舱的顶部内侧壁连接或所述柔性牵引绳的下端通过自动释放机构与密封内舱的顶部外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拉杆为刚性结构,所述双头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球头结构,所述运行牵引梁的下端以及所述真空外舱的顶部分别设有球头槽,所述双头拉杆两端分别通过球头结构与运行牵引梁下端的球头槽和真空外舱顶部的球头槽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拉杆为直线型机构,所述双头拉杆两端的球头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双头拉杆轴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释放机构为电磁吸合机构或机械爪机构或自动拔销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弹射式微重力实验装置用隔振实验舱,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张永康王喆蔡志伟郭瑞成张建泉董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