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8949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飞行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机构、支撑件、螺旋桨护框,该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能对螺旋桨进行防护,如此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无人机的飞行安全,特别是无人机执行临崖勘测任务时能避免螺旋桨与崖壁碰撞,使临崖勘测任务能顺利执行,此外,在无人机因故障从空中坠落时,各支撑件撞击岩石等坚硬地质时,支撑件一方面能对无人机的机身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能对螺旋桨电机进行支撑,如此便能在连接臂两端同时形成支撑,抑制连接臂发生弯折形变,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人机坠落撞击坚硬地质后连接臂发生断裂,如此便能提升无人机防撞能力,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行器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1、无人机是地质勘测活动中常使用的工具,对于一些复杂地质通采用无人机搭配地质勘测摄像头进行远程遥控勘测作业,如此可以大大降低勘测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勘测效率。目前市场上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虽然能进行输出较佳的勘测数据,但在使用过程还是存在一定不足,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市场上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主要由机身11、螺旋桨电机12、连接臂13、螺旋桨14、脚架15以及地质勘测摄像头16组成,此种无人机在进行一些岩石地貌勘测任务时,无人机若出现故障从空中坠落,则无人机会直接撞击在硬质的岩石上,而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12悬置于连接臂13远离机身11的一端,螺旋桨电机12除连接臂13的支撑外又无其它防护措施,如此,在脚架15坠落撞击岩石等坚硬地质后,螺旋桨电机12的坠落惯性易促使连接臂13断裂损坏,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包括:

4、安装机构,其安装于无人机的机身;

5、支撑件,其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机构上,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

6、螺旋桨护框,其数量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螺旋桨护框设于螺旋桨电机与支撑件之间,每个所述支撑件与无人机的机身以及无人机对应的连接臂、螺旋桨电机、螺旋桨护框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桨护框可拆卸连接于螺旋桨电机与支撑件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桨护框包括框体以及中间杆,所述框体具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中间杆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9、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对应所述第一滑槽一端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支撑管对应所述安装机构一端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支撑管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活塞向远离所述第一活塞一侧推挤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活塞不能伸出支撑管;

10、所述支撑管内填充有位于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的液体介质;

11、所述安装机构能控制所述第二活塞向靠近或向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一侧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包括管体和插接件,所述管体两端分别向上弯曲形成下竖直段和上竖直段,所述第一活塞位于下竖直段内,所述插接件设于所述上竖直段上端,所述插接件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管体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均设置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活塞不能伸出第二滑槽。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壳、设于所述安装壳中部的调节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壳内以供所述插接件插接的插接壳,所述插接壳的数量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插接壳靠近所述调节件一端开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三滑槽;

15、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三滑槽内的调节杆以及设于所述插接壳上以用于将所述调节杆向所述调节件一侧推挤的第二弹性件,所述调节件能控制所述调节杆轴向移动。

1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纵向滑动装配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调节件侧面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圆柱面、第二圆柱面和第三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圆柱面的直径,所述第一圆柱面与所述第二圆柱面之间通过第一导向斜面连接,所述第二圆柱面与所述第三圆柱面之间通过第二导向斜面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为球形面,所述第一圆柱面对应每个调节杆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球形槽,所述第一球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调节杆的直径。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柱面对应每个调节杆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球形槽,所述第二球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调节杆的直径。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圆柱面对应每个调节杆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三球形槽,所述第三球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调节杆的直径。

20、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该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能对螺旋桨进行防护,如此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无人机的飞行安全,特别是无人机执行临崖勘测任务时能避免螺旋桨与崖壁碰撞,使临崖勘测任务能顺利执行,此外,在无人机因故障从空中坠落时,各支撑件撞击岩石等坚硬地质时,支撑件一方面能对无人机的机身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能对螺旋桨电机进行支撑,如此便能在连接臂两端同时形成支撑,抑制连接臂发生弯折形变,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人机坠落撞击坚硬地质后连接臂发生断裂,如此便能提升无人机防撞能力,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护框可拆卸连接于螺旋桨电机与支撑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护框包括框体以及中间杆,所述框体具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中间杆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包括管体和插接件,所述管体两端分别向上弯曲形成下竖直段和上竖直段,所述第一活塞位于下竖直段内,所述插接件设于所述上竖直段上端,所述插接件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管体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均设置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活塞不能伸出第二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壳、设于所述安装壳中部的调节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壳内以供所述插接件插接的插接壳,所述插接壳的数量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插接壳靠近所述调节件一端开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三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纵向滑动装配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调节件侧面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圆柱面、第二圆柱面和第三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圆柱面的直径,所述第一圆柱面与所述第二圆柱面之间通过第一导向斜面连接,所述第二圆柱面与所述第三圆柱面之间通过第二导向斜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为球形面,所述第一圆柱面对应每个调节杆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球形槽,所述第一球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调节杆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面对应每个调节杆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球形槽,所述第二球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调节杆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柱面对应每个调节杆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三球形槽,所述第三球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调节杆的直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护框可拆卸连接于螺旋桨电机与支撑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护框包括框体以及中间杆,所述框体具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中间杆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包括管体和插接件,所述管体两端分别向上弯曲形成下竖直段和上竖直段,所述第一活塞位于下竖直段内,所述插接件设于所述上竖直段上端,所述插接件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管体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均设置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活塞不能伸出第二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壳、设于所述安装壳中部的调节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壳内以供所述插接件插接的插接壳,所述插接壳的数量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男许波王末唐文泰刘创创孙肖任文广付猛宋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