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899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密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为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上半环和下半环,所述上半环和下半环闭合后能够形成一个圆筒并套在管道的外侧,所述上半环和下半环的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外缘气囊,上半环和下半环闭合后,上下位置上的两个外缘气囊同样能够形成闭环,所述外缘气囊连通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门芯,所述气门芯固定在上半环和下半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外缘气囊将对接处与外界相隔绝并实现其在管道上的安装,与外界隔绝后,间隙内的收集板能够将间隙空间内的水集中收集在收集板的内侧,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的观察,起到便于检测的作用,当对接处出现渗流时,间隙内湿度增加,收集到的水会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密封检测,具体为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管道是用于输送气体或流体等介质的通道,构成流动通道时,需要将多根管道拼接在一起;

2、管道在对接之后需要对对接处进行密封性和水压试验检测,用于防止管道的对接处出现渗漏,尤其是需要通过管道对带有危害物质的流体进行输送时;

3、对接后的管道在通入流体时,当对接处渗漏不明显时,渗出的液体会粘附在管道的外表面,因渗出后与空气的接触暴漏面积扩散增大,最后可能直接在管道的对接处表面直接蒸发,即渗漏的速度小于蒸发的速度;

4、所以,对于渗流较小,肉眼难以直观观察的管道对接处,现有技术和装备难以实现有效的密封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渗流较小,肉眼难以直观观察的管道对接处,现有技术和装备难以实现有效密封监测”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上半环(1)和下半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环(1)和下半环(2)闭合后能够形成一个圆筒并套在管道(8)的外侧,所述上半环(1)和下半环(2)的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外缘气囊(3),上半环(1)和下半环(2)闭合后,上下位置上的两个外缘气囊(3)同样能够形成闭环,所述外缘气囊(3)连通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门芯(22),所述气门芯(22)固定在上半环(1)和下半环(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环(2)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4),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上半环(1)和下半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环(1)和下半环(2)闭合后能够形成一个圆筒并套在管道(8)的外侧,所述上半环(1)和下半环(2)的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外缘气囊(3),上半环(1)和下半环(2)闭合后,上下位置上的两个外缘气囊(3)同样能够形成闭环,所述外缘气囊(3)连通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门芯(22),所述气门芯(22)固定在上半环(1)和下半环(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环(2)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4),所述定位杆(14)的外侧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杆(14)的一端内侧和连接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环(1)上开设有与定位杆(14)相对应的定位孔(7),上半环(1)和下半环(2)闭环后,将定位杆(14)插入定位孔(7)能够实现上半环(1)和下半环(2)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对接后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环(1)和下半环(2)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中心半环(4),所述中心半环(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气囊(15),中心气囊(15)同样连通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门芯(22),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斌郭仲敏冯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