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8940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涉及煤气空气换相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壁设置有灶头,所述壳体的内顶面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架,所述调节组件设为两组。本技术中,在使用时,握住对应旋钮并旋转,使得连接杆同步转动时会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转动第二锥形齿轮,使得转动柱带动遮挡板在混合管的后端面相应转动,通过遮挡板与进气孔的位置配合,可以实现对混合管内煤气与空气的换相混合调节,避免人员在对煤气灶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调节时需要抬起煤气灶进行相应调节,简便了调节过程,从而降低了人员对煤气灶内部煤气空气换相混合的调试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气空气换相,尤其涉及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


技术介绍

1、煤气空气换相是指将煤气和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后,在点火燃烧时,瞬间发生煤气和空气的化学反应,将煤气和空气的能量释放出来,形成高温火焰。这种过程也被称为煤气燃烧或空气燃烧。在煤气空气换相过程中,需要将煤气和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以确保燃烧反应可以持续进行。不同类型的煤气需要不同的比例,一般需要通过调节煤气阀门和空气进气口的大小来实现。煤气空气换相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的燃气设备,如煤气灶、燃气锅炉等。它具有热效率高、燃烧效果好、环保等优点,因此被广泛采用。

2、现有技术中,煤气空气换相通常是在煤气进入混合室时发生,通常是调节燃气灶下方的转动块,使煤气与空气进行一定的混合比例,但是,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通常是设置在燃气灶底部,人工需要搬动燃气灶再进行手动调节,调节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了人员对煤气灶内部煤气空气换相混合的调试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通常是设置在燃气灶底部,人工需要搬动燃气灶再进行手动调节,调节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了人员对煤气灶内部煤气空气换相混合的调试难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壁设置有灶头,所述壳体的内顶面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架,所述调节组件设为两组,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与壳体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内表壁靠近安装架的上表面一侧位置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面设置有旋钮,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转动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的前端面对称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遮挡板的位置相配合,所述混合管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混合管与输气管呈连通设置,所述混合管的内部中心处配套设置有进气管。

3、优选的,所述混合管的外表面贯穿安装架的前表面,所述混合管的外表面与安装架的内表壁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外表面与灶头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输气管与灶头呈连通设置。

5、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外表面贯穿混合管的外表面,所述进气管的外表面与混合管的内表壁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呈l形状。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贯穿壳体的内表面,所述连接杆与壳体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内表壁与连接杆的下端面转动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0、1、本技术中,在使用时,握住对应旋钮并旋转,使得连接杆同步转动时会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转动第二锥形齿轮,使得转动柱带动遮挡板在混合管的后端面相应转动,通过遮挡板与进气孔的位置配合,可以实现对混合管内煤气与空气的换相混合调节,避免人员在对煤气灶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调节时需要抬起煤气灶进行相应调节,简便了调节过程,从而降低了人员对煤气灶内部煤气空气换相混合的调试难度。

11、2、本技术中,在使用时,通过在旋钮外表面的多边形设置,起到了增大人员手部与旋钮的摩擦力,方便人员对旋钮进行转动,实用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311)的外表面贯穿安装架(301)的前表面,所述混合管(311)的外表面与安装架(301)的内表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302)的外表面与灶头(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输气管(302)与灶头(2)呈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5)的外表面贯穿混合管(311)的外表面,所述进气管(305)的外表面与混合管(311)的内表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5)呈L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04)的外表面贯穿壳体(1)的内表面,所述连接杆(304)与壳体(1)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0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307),所述空心柱(307)的内表壁与连接杆(304)的下端面转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311)的外表面贯穿安装架(301)的前表面,所述混合管(311)的外表面与安装架(301)的内表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302)的外表面与灶头(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输气管(302)与灶头(2)呈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空气换相对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5)的外表面贯穿混合管(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祥利硅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