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总线单元、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和光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总线单元、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和光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8399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总线单元、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和光伏系统,总线单元包括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和至少一个接入端子;接入端子用于连接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与接入端子的第一端口连接有第一总线线缆;接入端子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连接有第一总线线缆;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二端口连接有辅助线缆;第一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的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二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的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采用该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光伏直流线的环路面积,降低了天线效应,保障了MLPE单元对光伏组件的监控功能,保障了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是涉及一种总线单元、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和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光伏系统中,为了实现组件快速关断、组件监控、组件级功率优化等功能,需要加装关断器、优化器等mlpe(module level power electronics,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mlpe与主机之间通常采用plc(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电力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高频通信信号通过高频电压或者高频电流的方式耦合在光伏直流电力线上。光伏直流线从正极到负极形成一个环路,若环路面积较大、或者线缆缠绕形成较大的寄生电感,将产生严重的天线效应,通过空间对外发射高频信号、并且更容易接收到外界的高频信号干扰。对外发射高频干扰信号和对外界高频抗扰度较差,导致对mlpe的通信监控失效,严重影响带mlpe的光伏系统的基本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总线单元、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和光伏系统,以大幅度降低光伏直流线的环路面积,降低天线效应,避免外界的通信信号对光伏直流线上的plc通信信号的干扰,使得plc通信质量更加稳定可靠,进而保障mlpe模块对光伏组件的监控功能,保障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总线单元,该总线单元包括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和至少一个接入端子;接入端子用于连接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与接入端子的第一端口连接有第一总线线缆;接入端子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连接有第二总线线缆;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二端口连接有辅助线缆;第一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的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二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的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3、上述第一总线线缆和辅助线缆的外侧包裹线缆包覆层;第一总线线缆和辅助线缆相互绝缘;和/或,第二总线线缆和辅助线缆的外侧包裹线缆包覆层;第二总线线缆和辅助线缆相互绝缘。

4、上述第一距离阈值,等于或大于第一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的线缆半径之和。

5、上述第一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平行并列设置,或者,第一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以双绞线的形式设置;和/或,第二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平行并列设置,或者,第二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以双绞线的形式设置。

6、上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包括一个;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成在第一总线互联端子上;或者,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包括多个;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在不同的第一总线互联端子上。

7、上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包括一个;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成在第二总线互联端子上;或者,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包括多个;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在不同的第二总线互联端子上。

8、上述接入端子包括多个;相邻的两个接入端子之间连接有第三总线线缆;第三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的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9、上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和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相匹配。

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包括: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和上述的总线单元;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包括主电路,该主电路的第一侧设置有输入线缆;该输入线缆用于连接光伏组件;主电路的第二侧设置有输出线缆;输出线缆设置有输出端子;总线单元的接入端子用于连接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的输出端子。

11、上述输出线缆包括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12、上述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的外侧包裹线缆包覆层;输出线缆和辅助线缆相互绝缘。

13、上述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的轴线距离,等于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的线缆半径之和。

14、上述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平行并列设置,或者,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以双绞线的形式设置。

15、上述主电路设置有壳体;输出端子设置在壳体上。

16、上述输出端子包括一个;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连接在输出端子的不同端口上;或者,输出端子包括多个;正极输出线缆连接第一输出端子,负极输出线缆连接第二输出端子。

17、上述输入线缆包括正极输入线缆和负极输入线缆;正极输入线缆和负极输入线缆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1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该光伏系统包括逆变器,以及上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中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的输入线缆连接对应的光伏组件;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中总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总线单元中的一个目标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逆变器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至少一个总线单元中的一个目标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两个端口相互连接。

19、上述目标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两个端口连接短接端子。

20、上述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中总线单元包括单个;单个总线单元的第一总线互联端子为目标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单个总线单元的第二总线互联端子为目标第二总线互联端子。

21、上述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中总线单元包括多个;多个总线单元首尾连接;多个总线单元中前一个总线单元的第二总线互联端子,连接后一个总线单元的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多个总线单元中,第一个总线单元的第一总线互联端子与逆变器连接;最后一个总线单元的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两个端口相互连接。

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23、上述总线单元、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和光伏系统,其中,总线单元包括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和至少一个接入端子;接入端子用于连接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与接入端子的第一端口连接有第一总线线缆;接入端子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连接有第一总线线缆;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二端口连接有辅助线缆;第一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的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二总线线缆与辅助线缆的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24、该方式中,在总线单元中的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和第二总线互联端子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接入端子,该接入端子连接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利用辅助线缆连接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二端口和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二端口。采用该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光伏直流线的环路面积,降低了天线效应,避免了外界的通信信号对光伏直流线上的plc通信信号的干扰,使得plc通信质量更加稳定可靠,进而保障了mlpe单元对光伏组件的监控功能,保障了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

2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单元包括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和至少一个接入端子;所述接入端子用于连接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线缆和所述辅助线缆的外侧包裹线缆包覆层;所述第一总线线缆和所述辅助线缆相互绝缘;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总线线缆与所述辅助线缆的线缆半径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线缆与所述辅助线缆平行并列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总线线缆与所述辅助线缆以双绞线的形式设置;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成在所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包括一个;所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成在所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端子包括多个;相邻的两个接入端子之间连接有第三总线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和所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相匹配。

9.一种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包括: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总线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线缆包括正极输出线缆和负极输出线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线缆和所述负极输出线缆的外侧包裹线缆包覆层;所述输出线缆和所述辅助线缆相互绝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线缆和所述负极输出线缆的轴线距离,等于所述正极输出线缆和所述负极输出线缆的线缆半径之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线缆和所述负极输出线缆平行并列设置,或者,所述正极输出线缆和所述负极输出线缆以双绞线的形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设置有壳体;所述输出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包括一个;所述正极输出线缆和所述负极输出线缆连接在所述输出端子的不同端口上;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线缆包括正极输入线缆和负极输入线缆;

17.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逆变器,以及多个权利要求9-16任一项所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两个端口连接短接端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中总线单元包括单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中总线单元包括多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单元包括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和至少一个接入端子;所述接入端子用于连接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线缆和所述辅助线缆的外侧包裹线缆包覆层;所述第一总线线缆和所述辅助线缆相互绝缘;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总线线缆与所述辅助线缆的线缆半径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线缆与所述辅助线缆平行并列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总线线缆与所述辅助线缆以双绞线的形式设置;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成在所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包括一个;所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成在所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端子包括多个;相邻的两个接入端子之间连接有第三总线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互联端子和所述第二总线互联端子相匹配。

9.一种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包括:组件级电力电子单元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总线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级电力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线缆包括正极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雁飞陈尚文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