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8290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属于物料发酵搅拌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支撑座、减速器以及驱动轴,减速器安装于支撑座,驱动轴安装于支撑座上,并与支撑座转动配合;驱动轴外套设有从动齿轮,减速器具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减速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以及驱动件,第一转轴的第一端安装于驱动件的输出端上,第一斜齿轮套接于第一转轴的第二端;第二斜齿轮套接于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与第一斜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套接于第二转轴的第二端。通过改变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齿轮大小,实现第一次降速,并提高主动齿轮的输出扭矩;通过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的齿轮大小,从而实现第二次降速,提供更大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物料发酵搅拌的,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容器类发酵里,需要带叶片的驱动装置来搅拌发酵仓内的物料。好氧发酵中,物料为含水率在50~65%之间的粉碎性固态物质,其阻力,远大与一般液体物质。而且,发酵仓的体积和容量越大,处理量越大。容器越大,主轴和叶片的长度也越大,同理,设备主轴需要的扭矩也更大。由于扭矩和处理量限制,一般容器类发酵设备,受到发酵罐的限制,减速器一般安装在发酵罐的支撑座上,受到支撑座的大小限制,需要采用结构更加紧凑的减速器。

2、转动叶片的阻力与运行速度有关,发酵仓最长间隔30~60分钟,曝氧气一次,所以一般主轴转速控制在0.5~1r/hour。现有的驱动装置中,一般减速器的减速比为100~600,电机功率为5~20kw,其提供的扭矩有限,且高于发酵仓所需要的转速,需要再加变频器控制电机输入转速;而且,用于电机控制转速的变频器造价较高,导致驱动装置成本升高,性价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实现了无需假装变频器控制电机的转速,通过二次减速,提供更大扭矩,降低制造成本。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驱动装置,包括支撑座、减速器以及驱动轴,所述减速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驱动轴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配合;所述驱动轴外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减速器具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4、其中,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以及驱动件,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斜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斜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

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速器还包括外壳以及至少一组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三转轴第一端,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齿轮套接于第二转轴外,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速组件具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转动配合,其中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二端与另外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一端转动配合,另外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轴体、连接件以及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轴体靠近所述第一轴体的一端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轴体用于与所述第二轴体抵接,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且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焊接。

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上具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轴体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错开设置;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上具有第三搭接部和第四搭接部,所述第三搭接部与所述第四搭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部,且所述第三搭接部与所述第四搭接部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搭接部用于与所述第四搭接部抵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三搭接部抵接。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四搭接部焊接,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三搭接部焊接。

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搭接部端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端部之间的距离。

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上具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均设有轴承,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三转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转动配合,所述主动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三转轴外。

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固定块和紧固件,所述减速器具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紧固件穿过,以使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连接。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还具有支撑板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安装于所述支撑板内,所述轴承座套接于所述驱动轴外,并与所述驱动轴转动配合。

14、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5、1、通过在驱动轴外套设从动齿轮,减速器具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改变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齿轮大小,实现第一次降速,并提高主动齿轮的输出扭矩;然后通过驱动件提供动力驱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转轴通过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与第二转轴转动配合,主动齿轮套接于第二转轴外;通过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的齿轮大小,从而实现第二次降速,而且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还可以用于改变第一转轴的输出方向,并使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前的位置关系更加紧凑,节约减速器内的空间,实现了无需假装变频器控制电机的转速,通过二次减速,提供更大扭矩,降低制造成本。

16、2、减速器还包括外壳和至少一组减速组件,可以根据发酵仓的搅拌频率以及扭矩需要,设置多组减速组件;第一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通过改变第一齿轮与主动齿轮的齿轮数量,实现调节传动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通过改变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轮数量,再次实现调节传动比,进一步提供更大的扭矩输出。

17、3、此驱动轴具有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通过连接件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接,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连接;如此设置的连接方式,可以灵活地提高驱动轴的长度,用以满足发酵仓内搅拌的需要,随着发酵仓的长度而加长驱动轴的长度,将驱动轴分为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也有利于驱动轴的运输。而且,连接件在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接后,将连接件与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焊接,可以提高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8、4、采用第一搭接部与第二搭接部错开设置,第三搭接部与第四搭接部错开设置,第一搭接部与第四搭接部抵接,为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的第一连接点,第二搭接部与第三搭接部抵接,为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的第二连接点,增加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的连接点,避免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的连接处过于集中,连接点越多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越好。在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连接后,上述搭接部用于增加驱动轴搭接处的抗剪强度,避免驱动轴在作业时发生变形的现象,提高驱动轴的稳定性。

19、5、第一搭接部与第四搭接部焊接,第二搭接部与第三搭接部焊接,用于提高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20、6、此连接件的长度大于第一搭接部端部与第二搭接部端部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的搭接长度,搭接长度越长,焊缝质量和连接牢固度越好。

21、7、采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位于主动齿轮的两侧,而且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均设有轴承,第三转轴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减速器以及驱动轴,所述减速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驱动轴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配合;所述驱动轴外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减速器具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还包括外壳以及至少一组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三转轴第一端,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齿轮套接于第二转轴外,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具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转动配合,其中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二端与另外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一端转动配合,另外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轴体、连接件以及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轴体靠近所述第一轴体的一端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轴体用于与所述第二轴体抵接,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且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焊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上具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轴体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错开设置;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上具有第三搭接部和第四搭接部,所述第三搭接部与所述第四搭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部,且所述第三搭接部与所述第四搭接部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搭接部用于与所述第四搭接部抵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三搭接部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四搭接部焊接,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三搭接部焊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搭接部端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端部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具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均设有轴承,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三转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转动配合,所述主动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三转轴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固定块和紧固件,所述减速器具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紧固件穿过,以使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还具有支撑板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安装于所述支撑板内,所述轴承座套接于所述驱动轴外,并与所述驱动轴转动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减速器以及驱动轴,所述减速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驱动轴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配合;所述驱动轴外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减速器具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还包括外壳以及至少一组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三转轴第一端,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齿轮套接于第二转轴外,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具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转动配合,其中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二端与另外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一端转动配合,另外一组所述减速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轴体、连接件以及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轴体靠近所述第一轴体的一端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轴体用于与所述第二轴体抵接,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且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焊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上具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均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春雷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准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